持续|收藏家北雁南飞, “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32年前,广东首家民办博物馆——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在深圳正式开馆,跨越二十多个朝代的各色青瓷逐一亮相,成为当时文博界热议的“新鲜事儿”。如今,遍布广东各个角落、备案登记的非国有博物馆已达101家,占据全省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
 持续|收藏家北雁南飞, “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文章插图
包容的文化环境和有力的扶持政策,让众多收藏家带着珍贵的民间国宝“落户”粤港澳大湾区,与岭南文化交融、碰撞。与综合型国有博物馆不同,在广东,非国有博物馆以历史类和艺术类居多,突出反映了广东地区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产业特点,不仅展品独具特色,也往往具有独到的审美风格和办馆理念。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大量从业人员涌入的同时,整个行业需要怎样的“冷”思考?面临重重考验,政府、博物馆、公众如何走出一条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以个人收藏回馈社会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开放监管文物交易市场,文物拍卖兴起,广东成为全国最早进行文物拍卖试点的省市之一,一些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家和收藏家开始“尝鲜”。
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南路2095号,带金色狮头门环的大红门扇内,陈列着吴克顺多年来的青瓷藏品。
 持续|收藏家北雁南飞, “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文章插图
1998年11月,怀揣着忐忑和期待,吴克顺建起了广东首家非国有博物馆。几乎同年,来自河南新乡的阎焰开启了自己的互联网事业,主攻文物收藏品在线鉴定;辞去公职在佛山下海创业的丁方忠尚未涉足青铜器收藏,迷恋的仍是儿时的爱好古钱币。也是在那时,蒲重良在潘家园花4000元买入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开放的市场和活跃的经济,不仅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南下,也培育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文物收藏队伍。
继吴克顺创立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之后,阎焰、丁方忠、蒲重良等一批来自北方的实力藏家纷纷选择在广东为自己的藏品安家,建起深圳望野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对于其中许多企业家和收藏家而言,广东不仅是其事业的起点,也是其文物收藏的起点。
以个人收藏回馈社会,是许多藏家最终决定在广东创办非国有博物馆的共同原因。“我们在广东就是广东人,就是新湾区人。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湾区的文化服务。”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说。
 持续|收藏家北雁南飞, “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文章插图
社会力量加入博物馆建设的浪潮,让非国有博物馆得到长足发展。数据显示,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的增速与绝对值都在增长。自1997年批准设立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开始,目前全省备案登记的非国有博物馆达101家,平均每年新增4家,特别是近三年来,年均新增10家。
持续|收藏家北雁南飞, “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政策陆续出台,为非国有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提供扶持与保障。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优先发展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的民办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历史见证物、填补某领域空白的民办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局在2019年印发了《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办博物馆设立条件、程序、政策保障等予以明确,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办博物馆事业。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市也先后出台了扶持非国有博物馆的优惠政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各种扶持政策让其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广东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占全省博物馆总数近三分之一,藏品总数达15万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