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的吴季,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最擅长的写作方式是科学论文。但他最近一次“火出圈”却是因为写了一本科幻小说《月球旅店》。这本书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作品推荐表这样介绍这本书:“与大多数科幻小说通常描写距今几百年后的虚幻世界不同,本书通过20至25年后前往月球旅店的构思设计与融资过程两条故事线,展现了前往月球旅游对游客的独特吸引力和实现这个愿景接近真实的技术途径和可行性”“书中展现了月球旅游的详细过程,可以说是一部现实版的月球载人飞行工程手册,大量真实严谨的技术细节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游客和设计师的角色中,亲身体验月球旅游和设计这个宏大工程的真实与震撼。书中提到的那些技术细节,其实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些甚至就是当下正在设计和论证的工程方案。当然,作为一个科幻作品,作者也融合进了一定的技术跨越与想象,让人感到虚实交织,从而更加具有真实感”。从科学到科幻,从科学家到作家,吴季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记得俄罗斯科学家、著名的人类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一定是信念、梦想,甚至是传说、故事;其次,是科学的计算;最后,才是终极梦想的实现。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走得是反过来的一条路。首先,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科学知识,并开始用这些知识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当你做了这些之后,就不断地有人叫你去做科普,给公众介绍你在干什么,给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讲科学的基本原理。慢慢地,你会发觉,这些道理如果能够编成故事,特别是把一些技术上一时还没有实现的梦想编在故事里,科普的效果就会更好。于是我就走了一条和齐奥尔科夫斯基所描述的相反的路,从科学到科普,从科普再到科幻。当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要做科普,也不是所有做科普的人都一定要走到科幻。但我相信,如果走到了科幻这一步,就一定能激励更多的人,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驱动我写航天类型的科幻小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人类进入太空的思考。50年前,人类就实现了载人登月的壮举,当时的判断是再过10~20年,人类将在月球上长期停留并登上火星。然而50年过去了,人类不但没有走得更远,还把自己束缚在了距离地球表面仅仅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这是为什么呢?
在写《月球旅店》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人类走出地球是早晚的事儿,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不断的需求。我这里说的人类,不仅仅是几个宇航员,而是大量的普通人。正像小说里所说的,这个需求不应该仅仅是政治的。因为政治目标不可持续,也不需要那么多人走出去,少数几个宇航员就够了。那么什么是可以持续的、驱动普通人走出去的需求呢?有人说是移民,我个人不太同意。因为我没有看到移民的必要性——我们人类不能先把地球环境搞坏了,再去破坏另一个星球。太阳系中没有哪一个星球比地球更适于人类生存了。我认为这个驱动力,应该来自太空旅游。首先是近地空间的太空旅游,然后是月球旅游,从月球上回望地球,再往后就是火星旅游,最后是到太阳系的各地,比如到木星的卫星上去看巨大的木星,和它上面的大红斑;到土星的卫星上去看美丽和巨大的土星环等等。为此,我在《月球旅店》中着力探讨了月球旅游的体验和人类在月球上回望地球那一刹那的感受。
《月球旅店》中的技术内容很多,好像是在力图说服读者这件事儿在科学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以至于有些读者说这不像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本技术论证报告。但是我的写作初衷,以及整个写作过程,都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技术报告来写。我觉得如果不写出这些技术方案来,就无法说明这件事是可行的。因此这些“硬核”的部分,也是小说的一部分。对青少年读者来说,理解了这些技术方案,就可以更加相信这是一件非常可行的事,并期待他们长大以后能够有机会到月球上去旅游,回望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在他们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科普的目的不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吗?
- 古代|北宋“学霸”沈括,到底是何方“神圣”?古代科学巨人
- 原因|孩子的智商和反应成反比了解其中原因,科学依据有所证明
- 宝莱坞|《三傻大闹宝莱坞》 阿米尔汗从一个坏学生变成科学家的故事!
- 高廷瑶|古代的科学并不发达, 那古代的神探都是靠什么来断案如神呢
- 敢为人先|科学需要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国古人身先士卒,他的名字叫做万户
- 辽宋夏金|汉服科普:《鹤唳华亭》对于宋朝人物状态的还原程度究竟有多高?
- 妈妈|魔女之旅:旅行3年伊蕾娜都学到了什么?她有一套“处世哲学”
- 早就|为何人死后要停尸三天?是迷信还是科学?扁鹊早就给出了解释
- 雍正|【大中华寻宝记古代趣味知识科普】古人玩得比我们还溜?
- 武侠|两个办法能擒斩公孙胜:荡寇志的办法很玄幻,水浒传的办法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