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中 , 苏轼写道:
波声拍枕长淮晓 , 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 , 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
竹溪花浦曾同醉 , 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这首词是苏轼作于元丰八年(1084年) , 苏轼到高邮与秦观相会 , 两人在淮河上饮别 , 苏轼遂作此词 。词中的“竹溪花浦曾同醉” , 则是苏轼回忆起当年与秦观同游时饮酒的情景 。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 , 苏轼自徐州徙知湖州 , 与秦观同行 , 旅途经过无锡 , 两人同游惠山 , 唱和甚乐;次年两人复会于松江 , 又一路同行到吴兴 , 留宿西观音院 , 然后遍游诸寺景观 。“竹溪花浦曾同醉”写的就是这件事 。
“酒味” , 指当日苏轼与秦观的欢聚 。是年端午后 , 秦观与东分别坡 , 赴会稽上任 。七月 , 苏轼也因为乌台诗案下诏狱 , 秦观闻讯 , 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 。以后几年间 , 苏轼居黄州贬所 , 与秦观不复相见 。
“酒味多于泪”一句又是苏轼有感而发 , 这首词回忆与友人的饮酒的情景 , 也道出了两人友情的珍贵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宦海沉浮 , 其中坎坷固然悲苦 。但若仍有友人相伴 , 共赏美景 , 畅饮欢谈 , 什么样的忧愁不幸不可以抛之脑后?
“山与歌眉敛 ,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这首《南歌子·游赏》写的正是苏轼与朋友在杭州游赏 , 在十三楼上面对着湖光山色尽情听歌 , 开怀痛饮 , 气氛相当舒畅 。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记述他们在碧澜堂的“六客之会”的场景 , 这里充溢了“相逢一醉是前缘”的洒脱与豪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江上帖》拓片)
酒是宋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几乎事事不离酒 。佳节良宵 , 正是天经地义的饮酒时节 。
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中秋节豪饮之后的作品 , 从词序中的“欢饮达旦 , 大醉“就可以看出来 。
苏轼贬谪到黄州后 , 他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 , 或避嫌疑 , 纷纷疏远 , 正所谓“酒贱常愁客少” , 使他备感世态炎凉 。
【诗词歌赋|诗酒趁年华,从苏轼的饮酒词中看,他有着怎样的人生和情感体验】《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所记载的中秋就只能是“中秋谁与共孤光 , 把盏凄然北望” 。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为元丰五年重阳节词人在涵辉楼宴席上作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
乌台诗案 , 贬官黄州 , 苏轼虽然极力表现的豁达 , 寒食时登上超然台 , 写下了词作《望江南》 , 词中写道:
休寒食后 , 酒醒却咨嗟 。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 , 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 , 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 , 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 “超然”二字取自《老子》中的“虽有荣观 , 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 , 苏轼登超然台 , 眺望春色烟雨 , 触动乡思 , 写下了此作 。
词中的“诗酒趁年华”体现的是词人抓紧时机 , 借诗酒以自娱的心态 。词人虽然极力地表达“超然”的境界 , 但这仅仅只是词人对自己的一种安慰而已 。
- 诗词歌赋|朱熹所称道的两个才女一个是李清照,另一个才女是谁?
- 诗词歌赋|“异域”角度看唐诗——初盛唐诗歌中的西域与岭南
- 诗词歌赋|观宋填词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出自方岳诗词
- 诗词歌赋|孟国栋 孙晓磊丨也说“衡阳雁”
- 诗词歌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用雨霖铃写尽成年人离别之苦
- 诗词歌赋|元稹大雪节气诗解读:积阴成大雪,依依惜暮晖
- 诗词歌赋|汉代无名氏的冬日相思:前日风雪里,故人从此去
- 诗词歌赋|“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独一房”是什么意思?房姓的祖先来头好大
- 诗词歌赋|范曾要超八大仙人,范扬要超齐白石,叔侄俩哪里来的自信
- 诗词歌赋|王国维最经典的一首词,最后2句太唯美,几乎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