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江岚唐诗课:听唐诗“说事儿”,看诗意江湖


 江湖|江岚唐诗课:听唐诗“说事儿”,看诗意江湖
文章插图
武田裕子
“在美国这个地方,只要提起中国古典文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诗歌,而且是唐诗,王维和李白打头阵。不管这个人懂不懂汉语,有没有中国血统。”(摘自《江岚:其实唐诗会说事儿》发刊词)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唐诗在海外,拥有的粉丝如此之多。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幽怨;
王维“红豆生南国”的深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空灵……
还有,那些“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那些“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友谊,那些“春风不改旧时波”的乡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唐诗用一种精炼文字背后无限延展的可能,让异邦的异族人也沉醉在汉语言的诗意江湖里,看到遥远唐代的辉光,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共鸣共情。
“李白、杜甫,请原谅彼岸的我,冒昧远来,如一个孤独的朝圣者,来膜拜你们曾经的模样”——跨越语言文化和历史时空的距离,他们和我们,一起徜徉在这个诗意的江湖里。
看“花蝶来未已”的明媚春光,如何薰染了上官仪永远风度翩翩的诗笔人生;
看7岁就能《咏鹅》的骆宾王,如何让武则天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看慧眼识李白的贺知章,如何像一个老朋友,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与你话话家常,晒晒太阳;
……
唐诗丰盈的美,不仅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还需要一颗“八卦”的心去品味。
当你了解了一首七言或绝句背后的故事,当你走进了诗人们的悲欢离合,你就会发现,你打通了唐诗的不同次元,你收获的诗歌体验是多元的,当代的,也是立体的。
而旅美博士江岚,所倡导的正是如何以全球视野去领略唐诗当代的立体美。
识别图片二维码即可订阅
她用生动的故事告诉你:
读唐诗,最重要的是读懂诗句背后那些事儿
江岚
作为执教于美国圣-彼得大学的古典文学博士,江岚在中国古典文学域外英译研究、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与研究两个领域颇有造诣。
她的学术专著《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中文简体字版于2009年第一次出版,2013年再版,深获学术界好评。英文修订版被收入“中华学术经典文库”,于2018年在美国纽约、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加拿大多伦多同时出版发行。
江岚博士也是一位作家,目前已发表文学作品三两百万字,获得过多种华语文学奖项,出版有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女人》等。
在江岚老师为我们打开的唐诗世界里,有帝王将相的挥斥方遒,也有才子佳人的情意绵长,更有文人志士的意气风发。她抽丝剥茧,纵横中外古今,所讲述的不仅仅是诗歌的体式、格律、意蕴等元素,而是用一位位诗人、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一幅幅唐朝社会的世相。
听唐诗“说事儿”,看诗意江湖
打通古今中外次元壁的唐诗,可以和宇宙对话的语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世界的次元壁。
唐诗也如此。
无论是唐太宗倡导的诗学观念,还是宫体诗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靡靡之音”的呼应,抑或是李太白给千万月光族们“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激励,我们都可以看到,唐诗从过去到现在,都在照亮着我们的现实。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当下的自己,也看到了未来前进的勇气。
而《其实唐诗会说事儿》,首次引入了西方视角,为你打开通往唐诗的另一扇大门,会让你看到汉语言文学傲立于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之林的水木清华。
你将触摸到那些或许被你忽略,但却在西方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诗人;
你将听到不同于以往的解读视角;
你也将会发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原来有另外一群人,用另外一种语言,在深情吟诵着你如此熟悉的诗句。
唐诗是世界的,而它的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