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唐诗与襄阳”之韩愈

韩愈文章写得好 ,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其诗歌独具奇崛之风 , 开“韩孟诗派” 。他有政治眼光 , 维护国家统一 , 反对军阀割据 , 官也做得大 。苏轼说他内外兼修、文武俱备:“文起八代之衰 , 而道济天下之溺 , 忠犯人主之怒 , 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诗词歌赋|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唐诗与襄阳”之韩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愈像 资料图片
韩愈前半生 , 就是一个苦孩子努力读书、励志成才的典型 。他出生两个月 , 母亲离世 , 三年后 , 父亲又死在秘书郎任上 。幼小失怙的韩愈全靠长兄韩会和嫂子郑氏抚养长大 , 13岁时 , 哥哥韩会又不幸病故 , 韩愈只得与嫂子相依为命 。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中 , 韩愈“焚膏油以继晷 , 恒兀兀以穷年” , 发愤而为的就一件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他知道 , 这是男儿立身处世、有所作为的唯一通道 。
19岁到28岁之间 , 韩愈是在考试中度过的 。他三次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 , 三次落榜 , 第四次再考 , 得以高中 。可是 , 礼部的进士科及第后 , 必须参加吏部制科考试 , 才能授以官职 。韩愈当即参加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 , 不料复审时 , 被中书省黜落 。如此 , 韩愈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 。第二年 , 他再试吏部制科 , 再次落第 。第三年还是同样的故事 。这段时间 , 他这个“京漂”的生活状况是“终朝苦寒饥”(韩愈诗) , “在京城八九年 , 无所取资 , 日求于人 , 以度时月 。”(韩愈《与李翱书》)他只好到方镇节度使的幕府混了两三年 。终于 , 在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 他通过吏部铨选 , 而后仕途顺风顺水 , 一路升迁 , 由分管教学的国子监四门馆博士 , 到监察百官的监察御史 , 由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 到正四品下的刑部侍郎 。以下就要说到韩愈与襄阳发生联系的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 , 也就是苏轼说他“忠犯人主之怒”的那次事件 。
这年正月 , 宪宗皇帝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 , 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 , 要求将佛骨烧毁 , 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龙颜大怒 , 要用极刑处死韩愈 , 宰相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 , 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 , 为其说情 , 宪宗才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
“一封朝奏九重天 , 夕贬潮州路八千 。”遭贬南迁途经襄阳的宜城 , 韩愈在楚都遗址写下一诗: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 , 城阙连云草树荒 。
犹有国人怀旧德 , 一间茅屋祭昭王 。
宜城一度为楚国都城近两百年 。韩愈写此诗的同时还写有《记宜城驿》一文 。《题楚昭王庙》指出了城内楚昭王庙的准确位置 , 还有“旧庙屋极宏盛 , 今惟草屋一区”“每岁十月 , 民相率聚祭其前”的记述 。对读此文 , 诗意便豁然贯通了 。
楚昭王是楚国历史上以宽厚仁慈著称、颇得民心的君王 。诗的前两句 , 写楚昭王庙周遭的冷落寂寥:满目都是丘坟 , 当年那些峨冠博带的士大夫都消失殆尽 , 高耸入云的城阙下 , 乱草杂树一片荒凉 。这两句写景主要是与下两句作对比:至今还有老百姓怀念楚昭王旧日的仁德 , 哪怕保存一间茅屋 , 也要岁岁相率祭祀其灵前 。时逾一千多年 , 楚昭王还受到唐代人的祭祀 , 就因为他宽厚仁慈 , 爱护百姓 。对照唐宪宗为迎佛骨 , 让百姓“老少奔波 , 弃其业次”的荒唐扰民行为 , 就更能深刻理解诗人为何会对这处历史遗迹有如此感慨了 。
诗词歌赋|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唐诗与襄阳”之韩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