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庙号制度


中国庙号制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庙号制度】庙号都是死后的称号 。在氏族时期 , 就产生了祖先崇拜 。凡祖先去世 , 氏族都要为死者立主(“主”即偶像或牌位)建庙 。为了区别不同的祖先 , 每个主和庙都有名称 。并在祭祀时用该名称代表先祖 。
周以后的庙号 , 最基本的有五种:太祖、高祖、曾祖、祖、考 。
太祖:也称始祖 , 指氏族的最早一代祖先 。一般的氏族旁支 , 高祖既是始祖 , 不称太祖 。历代王朝多以开国君主为太祖 。如东晋时期凉太祖(吕光)、南朝齐太祖(萧道成)、五代梁太祖(朱温)、五代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旻)、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 。
中国庙号制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祖:即氏族始祖 。(相当于祖父的祖父)由于开国君主的庙实际上是不毁的 。所以 , 在一些帝王谱系中 , 作为开国君主的高祖实际上等同于太祖 。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五代晋高祖(石敬瑭)等等 。
曾祖:即氏族第二代祖先 。(祖父的父亲)
祖:或称祖父、王考 。
考:生时称父 。
高祖以下的称号 , 因为每增加一代人都要相应改变 , 所以除少数等同于“太祖”以外的庙号都不作帝王的固定代称 。
与太祖相对 , 皇室最后一代则称为“后主”或“末帝” 。如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吴末帝(孙皓)、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金末帝(完颜承麟)等等 。
中国庙号制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帝王庙号也有称“宗”者 。常见的有太宗、高宗、世宗、中宗等 。如唐太宗(李世民)、唐中宗(李显)、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朱棣)、清世宗(胤祯)等等 。宗的本义指嫡系氏族的祖庙 。有崇敬崇高之义 。可见“宗”只能指嫡系皇族的宗主 。“太”、“高”、“世”、“中”等区别该庙在祖庙中的地位 。这类称为“太”、“高”、“世”、“中”的神庙 , 一般是由于该帝王生前有“大功德” , 因而受到死后不随世代推移而毁庙的待遇 , 得到世世代代的祭祀 。这种庙号始于商代 。《殷本纪》称“太甲修德 , 诸侯咸归殷 , 百姓以宁 , ……称太宗”;称大戊“殷复光 , 诸侯归之 , 故称中宗”;称武丁“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 , 立其庙为高宗 。”西汉以文帝为太宗 , 武帝为世宗 , 宣帝为中宗 , 元帝为高宗 。都是不毁之庙而世世献祭 。至于魏晋以后 , 帝王的谥号也多有加“宗”者 。如唐代宗、玄宗等 。这些并非庙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