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大明王朝第一收藏热:来藏书嘛?不藏书,不是读书人!

近日,在北宋大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的千年诞辰之际,一本宋版书的三卷残卷,起拍了世界范围内古籍拍卖界的第一高价,这就是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这价值数亿元的宋版书残卷,弥补了学术界的千年遗憾,可见宋版书在现今收藏界空前绝后、有价无市的地位,让我们不得不深究藏书热背后的光景。
宋版书,在宋代只是读书人手中的普通书籍,而在明代却受到读书人的狂热追捧,并形成了一股收藏、追捧宋版书的佞宋之风,成为文化界、收藏界的无双雅事!
在四五百年前的大明朝,最值得收藏的不是京城的豪宅,不是名贵的金丝楠木,不是千奇百怪的太湖石,而是一本薄薄的破旧的宋版书!那么,什么是宋版书,它又为何得到明朝人的狂热追捧呢?
民国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这句话道出北宋文风之盛,此盛不在数不胜数的文豪词宗,在宋朝书籍流行之盛。
宋太祖赵匡胤龙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后,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重视文教为历朝历代之最,尤其重视刻印书籍。凭借发达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宋三百余年间,朝廷与民间一直致力于刻印前朝的文章典籍,罕见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深奥如诸子百家之经典,常见如历书、律典、医书、农书等,可谓只要是宋代读书人找到的古籍孤本,必定会被刻印,然后流传天下。从这一点说,宋版书,毫无疑问是华夏智慧之血脉,中华文脉之根柢!
宋朝官方不仅整理和刻印了前朝的各类书籍,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出版《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四大类书。上有所好,下必甚矣,民间私人出书更是风靡一时。朝廷官方刻书以国子监刻本为主,称作监本,明显偏重经、史;而民间私刻本,则明显偏重子、集,两者更可互补。
后世流传的宋版书,以杭州浙本为上,四川蜀本次之,福建闽本最下。浙本在杭州刻印,多属国子监刻的监本书,多用白麻纸,以欧体字为主,是宋版书中最好的本子。蜀本多用白麻纸,采用颜体字;闽本多用黄麻纸,字体以柳体为常见,且流传最广。凡是刻印书籍,宋早期多用欧体字,取其瘦劲秀丽;后期流行颜体,取其筋健粗拙,而南宋又尚柳体,取其骨力遒劲,足见宋版书刻印之精。
大文豪苏轼曾自得的说:北宋以前,读书人为求一本书,是千难万难,只能考双手手抄书籍;自宋以后,市井到处可见经史子集,而且刻印十分精良在,这足以证明宋代刻印书籍,实在是恩泽宋朝及后世的无量善事!
日益稀少的宋版书,在大明朝已经是世所公认的珍本,弥足珍贵,极受明代藏书家的追捧,以至形成著名的“佞宋之风”。明朝文坛大佬王世贞,就曾筑“尔雅楼”专藏宋元旧版;明末钱谦益热爱藏书,所藏书比是宋版书,不惜重金购买;当时广为流传的“借妻可以,借书万万不可”的典故,这里的“书”便是宋版书!
如果说宋代书籍刻印之盛,得益于发达的雕版印刷术,那么
明朝出版业的繁盛,则主要依靠高度发达、领先世界的出版行业生态链!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曾著《天工开物》,曾顾盼自雄的在书中商业吹嘘:明朝的出版业技术位居世界之巅,文风最盛的宋朝只能屈居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朝人早就洞悉这个道理!
明朝时,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省造纸业已经高度发达,为大明提供巨量的优质纸张。光从纸的种类来看,便有皮纸、竹纸、桑纸、宣纸、连七纸、榜纸、柬纸、薛涛笺纸等几十数百种之多。著名的太史纸、老连纸,有轻薄、防虫蛀的优点,专门为印刷书籍。明代更发明了一种红黄色的防蠹纸,涂有中药红丹,有强效的驱虫效果。而鼎鼎大名的绵料白纸,更是专为印刷精美的书籍而生,那些留存数百年的宋版书多是采用绵料白纸制成。
宋代盛极一时的雕版印刷术早已经是过去式,更先进的木、铜、锡、铅等活字印刷术成为明代主流的技术,尤其是铜活字印刷术具有制作方便、持久耐用的优点,在大明各地印书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人以为明代的古籍都是白纸黑字,但这绝对是缺乏想象力!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朝早已发明了彩色套印的方法,可在书籍上多色套印,并首创蓝印,以靛青取代黑墨来刻印,使书本更为精致、漂亮。更不要提短版、拱印等先进技术,在当时处于一流顶尖水平,将一本明代的书籍,充满了满满的古典工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