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合适吗?
文章插图
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 合适吗?
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 合适吗?
王营
“孩子还在上中班 , 晚上回来跟我们说 , 自己的皮球虫死了 , 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葬礼 。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的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透露 , 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开玩笑的 , 后来发现 , 这竟然是幼儿园的“死亡课程”。 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 , 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 , 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 , 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
王艳园长表示 , 近年来 , 生命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 在幼儿园阶段 , 更多的是以安全教育为主 。 “这次我们把生命教育往前推了一步 , 通过‘死亡课程’切入 , 让孩子们以这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命 , 品味离别、失去 , 体验生命的单向性、不可逆的特点 。 虽然皮球虫主题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 但是该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不会停止 ,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 课程的开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 根据孩子们的变化而调整 。 ”
一谈到“死亡”这个话题 , 总让人讳莫如深 , 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谈起这个话题时 , 一些家长认为不吉利 , 会吓倒孩子 , 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 , 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 当子路向他“问死”时 , 他的回答竟然是:“未知生 , 焉知死;未能事人 , 焉能事鬼?”可见 , 孔子对这个话题也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 。 那么 ,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开展生命教育 , 是否适合谈论这个话题呢?
文章插图
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 合适吗?
要回答这一疑问 ,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生命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 , 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 , 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 , 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 , 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 , 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 , 事业成功 , 生活幸福 , 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
由这一定义看 , 生死问题是生命教育绕不开的话题 , 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 正如这所幼儿园负责人所说的那样 , 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 , 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 , 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 生老病死是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 , 有哲学家曾说 , 人从生下来那天起 , 就在走向死亡 。 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儿童少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学会规避危险 , 不怕困难和挫折 , 以健康的心态看待死亡 , 赢得人生的精彩 。
不可否认 , 人们对“死亡”有着与死俱来的恐惧 , 但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却这样说:“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 , 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 更加尊重生命 , 热爱生活 。 ”与中国人谈“死”色变相比 , 很多西方人都能够比较平静地谈论死亡的话题 , 这得益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的死亡教育 。 早在20世纪90年代 , 美国的公立学校就将死亡教育课程纳入选修课 ,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亡灵节也是其死亡教育的体现 。 2005年 , 已经确诊患上癌症的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带来一场发人深省的演讲 , 他在演讲中向世人传达了向死而生、不留遗憾的生活态度:“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掉 , 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办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 , 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
也正因为此 , 死亡教育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 对孩子而言 , 越早接触这个话题 , 就越能理性的看待死亡 , 促其在珍爱自身生命的同时 , 以一颗“博爱”之心对待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 。 这所幼儿园的可贵之处在于 , 在对年幼的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时 , 不以“死”“死亡”之类字眼刺激和吓唬孩子 , 而是让孩子以观察皮球虫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为“切入点” , 通过为皮球虫设计别开生面葬礼 , 让孩子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 从而引导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
- 孩子三岁前如果没有让父母带,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
- 小区幼儿园一学期学费8000算贵吗?看完评论,腰带又勒紧一圈
- 给孩子做个简易版的苹果派,不用揉面,简单好上手
- 萌娃手卡板凳求助消防,亲妈全程魔性大笑,孩子:留点面子
- 幼儿园举办“互换礼物”活动,百元玩具换回旧玩偶,宝妈坐不住了
- 孩子频繁清嗓子,可能是抽动症?它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一哭就抱容易惯坏孩子?被父母及时抱起的娃,会获得3种“能量”
- 孩子的这4种行为,其实是在表达对妈妈的爱意,你家孩子有吗?
- 给孩子退烧、治感冒、止咳化痰,这些药别再用了
- 孩子随母姓成为新潮流?专家:十年内,这四个弊端会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