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汉字的“家”,为何是“房里养猪”,而不是“房里住人”?

中国|中国汉字的“家”,为何是“房里养猪”,而不是“房里住人”?】文 | 历史九点半
汉字,是全世界唯一传承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由于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因此具有很强的识读功能,比如我国发现最早的出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很多字虽然已经很成熟,但还能看出很强的图画特征。
由于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因此每一个字在创造时,都是极其考究的,比如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家”这个汉字,就极具代表性。咱们就从这个“家”字来窥探汉字的造字秘密。
“家”在甲骨文中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是一座房子的造型,下部则是一头简化的猪,意思是“房里养猪即为家”。金文就更加直观,直接是房子里画了一头猪。
小篆中“家”的写法已经和我们现代汉字没什么区别了,变成宝盖头(代表房子),下面一个“豕”字,“豕”字即是猪的意思,是从图画猪演变而来的汉字。
因此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在创造汉字“家”时,是认为“房里养猪”的地方才叫家。很多人看到这是不是会有疑问,因为按正常思维来说,应该是“房里住人”的地方才叫家。基于这种思维,“家”应该是上部宝盖头,下部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才对。
那么,中国汉字的“家”,为何是“房里养猪”,而不是“房里住人”呢?这其实和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有关。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对应的还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在固定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游牧民族则逐水草而居,二者的区别之一就是拥有固定的住所,即所谓定居。
两者的住所都称之为房子,都是给人提供住的地方,但在华夏先民看来,只有定居的房子才能称作是“家”。家是一个长期的固定住所,是根之所在,是过日子的象征。如果仅仅是住人的房子,比如草原上的蒙古包,它是会随时搬走的,是不固定的场所,因此不能算家。
那定居又和养猪有何关系呢?因为猪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它不同于羊马,不需要逐水草为生,也就是说不需要迁徙。猪是杂食动物,只需固定在一处,食用人类的残羹剩渣就能存活,容易饲养,适应力强。
猪也不同于人类驯化的狗,它不能看家护院,只提供肉食。猪的繁殖速度快,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蓄养生猪能给人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也给人类定居提供了肉食保障。
图:原始人类的生活
人需要出去耕种、打猎、捕鱼,但猪不需要,人会经常离开家,但猪会一直守着家,某种意义上说,猪在家的时间比人还多。因此,在汉字创造时,房子里的是猪而非人,猪比人更能代表定居的含义,也就更能代表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家的安定希望。
猪还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对繁衍后代、子孙兴旺的期盼,定居、固定土地、食物、财富、繁衍,构成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要素,在猪身上都能找到,因此蓄养生猪成了华夏先民产生“家”概念的重要标志。
由此,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在数千年前就看到了猪在我们人类定居生活中的意义。即便到了前些年,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几乎还是家家养猪。因此,对于汉字“家”来说,“房里养猪”比“房里住人”更能体现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