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白扁豆


中药古今研究:白扁豆文章插图
【中药古今研究:白扁豆】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主和中下气 。 ”
《本草纲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 ”
《本草从新》:“补脾除湿,消暑 。 ”
《新修本草》:“疗霍乱吐利不止,研末和醋服之 。 ”
《药性本草》:“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饮,取效 。 ”
《图经本草》:“女子带下,解酒毒,河豚鱼毒 。 ”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 , 性微温 , 无毒 , 入脾经 。 主补脾益气 , 和中止泻 。 醋制能疗霍乱转筋 。 解酒毒及河毒 , 一切草木毒 。 ”“扁豆性味 , 皆与脾家相得 , 宜独入之 。 ”
《玉楸药解》: “味甘 , 气平 , 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 。 培中养胃 , 住泄止呕 。 ”“扁豆性甘平敛涩 , 补土治泄 , 亦良善之品也 。 ”“用白者佳 。 ”
中药古今研究:白扁豆文章插图
《本草经解》:“气微温 , 味甘 , 无毒 。 主和中下气 。 ”
“扁豆气微温 , 禀天春初少阳之气 , 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 , 得地中正之土味 , 入足太阴脾经 。 气味俱升 , 阳也 。 ”“中者 , 脾胃也;扁豆气温入胆 , 胆气生发 , 则脾胃之气宣通 , 所以曰和中也 。 味甘入脾 , 脾健则气下行 , 所以下气也 。 ”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棕榈酸、亚油酸、反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另含胡芦巴碱、
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蔗糖、植物凝集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
作用:本品有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等作用 。
中药古今研究:白扁豆文章插图
〔附药〕
1.扁豆衣:即扁豆之于燥种皮,又称扁豆壳 。 功效与扁豆相同但药力较差 。 多用于脾虚有湿或暑湿吐泻以及脚气浮肿等症 。 用量5~10克,煎服 。
2.扁豆花:为扁豆盛开之花 。 功能清暑化湿 。 多用于感受暑湿、发热泄泻或痢疾,并治妇女赤白带下 。 用量5~10克,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