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作为非常经典的电视剧,为我们呈现出非常高大上的雍正形象,包括里面焦晃先生饰演的康熙大帝、唐国强饰演的雍正,而我们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发现每次朝会的时候都会有太监甩鞭子的场景,那么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深意呢?本篇文章追梦为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文章插图
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其用意就是告诉与会人员,不要说话,注意安静,会议马上要开始了。而这“甩鞭”则是古代宫廷举行这种朝会时礼仪中的一个环节,称之为“鸣鞭”或者“响鞭”,也叫“净鞭”。虽然我们现在经常在清朝的宫廷戏里看到,但实际这个并不是始于清朝,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有这个了。
清朝制度鸣鞭主要是为了显示皇权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对“鸣鞭”有一定的要求,每次朝会都需要进行两次“鸣鞭”,一次是皇帝从中和殿出发到达太极殿时,銮仪卫官会高喊“鸣鞭”,于是甩鞭之人就会响三下净鞭。第二次就是朝会结束后,皇帝起驾回宫,群臣退下,会再次响起三次鞭。由此可见,这个“鸣鞭”,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威权的表现之一。
所以,这个响鞭就是一种仪式开始的象征,每次皇上要来了,有个太监要提前准备好甩鞭子,鞭子一响,大殿上的大臣们都不能再随便走动,交头接耳了,立马各就各位,站好等待皇帝上朝。
 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鞭子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什么样的人才能手握鞭子呢?那在当时只有马车夫或者是放牧的牧人有鞭子,他们使用鞭子,主要是为了驾驭牲口。
当然,皇帝使用鞭子,不能是驾驭牲口,而是驾驭人民,《诗经》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民,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的。
 王朝|《雍正王朝》为什么每次朝会都会有太监甩鞭的场景?有何深意?
文章插图
所以,皇帝统治人民,就跟牧人驾驭牛羊是一样的,“驭”字又跟“御”字同音。皇帝赏给人民的东西,都叫“御赐”,皇帝使用的杯子叫“御杯”,皇帝坐过的座位叫“御座”,皇帝使用的笔叫“御笔”,连皇帝带兵打仗,也叫“御驾亲征”。
总的来说,这个鞭子,其实就是皇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