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四 )


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 , 《苏幕遮》表达的情感
同传统的文人一样 , “芳草”在范仲淹的心中也成为乡思离情的寄托 , 这种情感也从词人对“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地流露出来 。
词人的情感如涓涓细流一样绵延而来 , 自然而然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 , 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 , 彰显词人创作手法的手法的巧妙 。
过片两句“黯乡魂 , 追旅思” , 词人紧承上片的芳草天涯 , 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就是思乡的情思 , 故乡在词人的戍边生活中成为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 旅思表达的其实是跟乡魂一样的情思 。
这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 , 思乡和羁旅的愁绪愈来愈强烈 。乡魂和旅思在写作手法上属于互文 , 此处互文对举 , 带有强调的意味 。
由此也能看出词人边塞生活的时间之久 , 字里行间是词人乡思心绪的真情流露 。
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这两句是词人对戍边生活的描写 , 无尽的乡思与离愁牵绊着戍边的词人 , 也无时无刻萦绕在词人的心头 , 每到晚上 , 这种情感就变得更加强烈 。
词人也将思乡的心绪带进梦中 , 他也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故乡 。
可是这样的好梦做得很少 , 词人辗转反侧 , 长夜难眠 。明月悬挂在夜空 , 月光洒在广阔的黄叶地上 , 词人思乡的感情无法消除 , 他在此刻正好可以借助这一轮明月倚楼凝想 , 但是这种愁怀反而因为明月更加强烈起来 , 词人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由得发出“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慨叹 。
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词人从斜阳写到明月 , 这是时间上的挪移 , 也是词意的递进 。从寥廓的的秋景写到明月与高楼 , 词人所处的地点虽然没有变化 , 但是他的视角发生了转变 , 词意聚焦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 。
这就好比电影拍摄中的长镜头一样 , 从遥远的天边一直向后挪移 , 镜头和词人所处地点的距离越来越近 , 最后将镜头聚焦在词人的身上 。
这是一个延续的画面 , 有一条明显的情感线贯穿其中 , 就是词人的思乡之情和离情别绪 。
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画面中出现的景物 , 如天地、黄叶、烟波、斜阳、芳草、明月 , 都成为词人情感的寄托 。
这样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
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 , 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因为长夜漫漫 , 明月之下独倚高楼的词人夜不能寐 , 所以他就饮起酒来 , 但酒一入愁肠 , 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 , 词人本欲借酒消愁 , 可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 词人欲遣相思反而更增添了相思之苦、更增添了怅惘之情 。
诗词歌赋|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拍两句 , 抒情的成分是很明显的 , 也是很强烈的 , 而且词句也很新奇
。在范仲淹的另一首词作《御街行》中 , 他也曾写道:“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 , 先成泪 。”
用“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 , 先成泪”对比一下“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很明显《苏幕遮》一词中的这两句更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