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海龙屯上 风雨苍黄


考古盗墓|海龙屯上 风雨苍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海龙屯 , 是我国三大土司文化遗址之一 。这座雄踞山巅、虎踞龙盘的城堡 , 见证了700多年杨氏土司政权从辉煌到陨落的历史 。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海龙屯 , 是我国三大土司文化遗址之一 , 201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见证了杨氏土司政权从辉煌到陨落历史的城堡 , 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 , 迄今仍保留着长长的城墙、雄伟的关隘、古老的石道 。走进这里 , 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迎面扑来 , 带给人无限思考与遐想 。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播州宣慰使、播州杨氏第29代土司杨应龙公开举兵反明 , 并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养马城中 , 百万雄兵擎日月;海龙屯上 , 半朝天子镇乾坤 。”对联写得气势雄浑 , 从中可见他膨胀的野心和肆无忌惮的气焰 。次年二月 , 朝廷急派名将李化龙率八路大军平叛 , 于四月中旬会师海龙屯 , 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战就此展开 。
屯外 , 24万官军轮番攻城 , 昼夜不息;屯内 , 数万军队背水一战 , 誓死抵抗 。经过一百多天的激烈鏖战 , 明军攻破海龙屯 。杨应龙于绝望中燃起大火焚烧宫殿 , 与爱妾田氏一同自缢身亡 。随之结束的 , 是播州杨氏一族725年的统治和当地土司制度的瓦解 。“四封千里尽入皇图 , 尺地一民尽归王化” , 从此播州改名遵义 , 实行流官制度 。
在古代中国 , 封建王朝对包括播州在内的西南地区采取“以土官治土民”的方法 , 将疆土交给向朝廷称臣纳贡的土官来统治 。遵义的杨氏土司就是这样的土官 。杨氏土司政权从唐朝开始建立 , 到明朝杨应龙反叛失败为止 , 共经历29代 。虽然这期间中原王朝多次更迭 , 但由于播州山高路远 , 再加上杨氏势力根深叶茂 , 对朝廷又一直比较顺从 , 因此其统治地位丝毫不受影响 , 真可谓是“百年的皇帝 , 千年的土司;流水的朝廷 , 铁打的播州” 。
考古盗墓|海龙屯上 风雨苍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 , 杨氏土司政权在播州修筑“龙岩新城” , 这就是后来的海龙屯 。如今 , 盛极一时的杨氏土司政权早已不见踪影 , 但海龙屯却保留了下来 , 成为土司制度重要的历史见证 , 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土司文化留下了生动的标本 。
历经700多年历史的播州杨氏土司政权 , 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 , 比如土司墓葬文化、土司庄园文化等 。在南宋时期 , 杨氏政权的统治达到鼎盛 , 尤其是杨粲、杨价、杨文统治时期 , 史称“播州盛世” , 他们重视文教、培养文士 , 推动了播州的文明进程 , 使得此后的播州逐渐涌现出一批进士、文人 , 留下了一些诗文著作 。而杨氏政权覆灭后 , 不少文人墨客来海龙屯游历时又写下诸多触景生情的诗文 , 这也成为播州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清代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沙滩三贤”之一郑珍在游览海龙屯时 , 就曾写下“匆匆立马空留望 , 断涧荒岩尽夕阳”的名句 。
杨氏土司政权也曾发生不少税收方面的故事 。比如 , 明朝建立初期 , 杨氏土司由于归附明朝较早 , 得到了朝廷的优待 , 明太祖朱元璋特地下令减轻播州地区的税赋 , 每年仅需缴纳岁赋粮2500石(明朝中期增至3400石 , 万历年间增至5800石) , 而临近的水西土司岁赋粮却高达3万石 。
由于税赋较轻 , 明朝时期杨氏土司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当时杨氏土司的富足程度:明宪宗成化年间 , 右副都御史何乔新在《勘处播州事情疏》中列举了播州第24代土司杨辉名下的田产:田庄145处、茶园26处、出产黄白蜡的蜡崖28处、猎场11处、渔潭13处 , 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产业 , 俨然有“西南小江南”的繁荣富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