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白居易的《岁晚》,全诗一片肃杀寒冷之象,写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白居易外号“诗王” , 是中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以体恤黎民、平易浅白为特征 , 声名播及海外 , 对日本诗坛影响深远 。
白居易早期爱写讽喻诗 , 但是自从为武元衡遇刺上书后被贬江州 , 从此意志消沉 。又受佛道文化的影响 , 诗风开始偏向闲适散淡 。
诗词歌赋|白居易的《岁晚》,全诗一片肃杀寒冷之象,写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一首《岁晚》就是写在他被贬江洲之后 , 他在诗中一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一面劝慰自己固守天命 , 把世间事都看淡了 。
一、《岁晚》全文及赏析
《岁晚》——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 , 风落木归山 。
冉冉岁将宴 , 物皆复本源 。
何此南迁客 , 五年独未还 。
命屯分已定 , 日久心弥安 。
亦尝心与口 , 静念私自言 。
去国固非乐 , 归乡未必欢 。
何须自生苦 , 舍易求其难 。
诗文意译:秋天的霜降过后 , 河水就会流回原来的深渊 , 树叶也会被秋风吹落到山涧里 。一年的时间 , 就这样缓慢流逝了 。万物都回归到它们的本源 , 为什么被贬到南方的客人 , 五年还不能回乡 。
命运是早就安排好的 , 日子长了 , 心里也就坦然了 。我常把心中所思所想 , 趁着没有人的时候 , 悄悄地拿来自言自语 。离开故土固然不高兴 , 但是回去了 , 就一定会开心吗?何必自寻烦恼 , 放弃简单的生活 , 再回去自找麻烦 。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 。白居易上书请求皇帝追查凶手 , 结果遭到朝官的弹劾 , 因为他当时已经不是“言官”了 。大约在五年之前 , 白居易是唐朝的“右拾遗” , 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言官” , 他的工作就是给皇帝提建议和意见 。
诗词歌赋|白居易的《岁晚》,全诗一片肃杀寒冷之象,写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元和十年以前 , 白居易创作出了很多讽喻诗 , 比如《卖炭翁》、《杜陵叟》等等 , 后来都非常有名 。但是这些诗歌在替他赢得名声的同时 , 也替他得罪了朝中权臣 。
元和五年后 , 他就被免去了“右拾遗”的官职 , 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了 。可是武元衡遇刺不是一件小事 。白居易认为自己理当站出来 , 伸张正义 。没料到 , 被人扣了一个越级议事的帽子 。还有人揭发他不孝 , 说他在母亲看花坠井后 , 还写看花赏月的诗 。
之后 , 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 在任上写了许多名作 , 比如我们中学时代学过的《琵琶行》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首《岁晚》不太有名 , 不过却写出了他被贬五年后的心态变化 。
从那以后 , 那个直言敢谏的现实主义诗人就变了 。越往后 , 白居易的诗风越是散淡 。从前怀着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进行写实的创作 , 后来却只能转为“乐天知命”、“独善其身” 。
诗词歌赋|白居易的《岁晚》,全诗一片肃杀寒冷之象,写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起者 , 他的诗用语浅白 , 很容易看懂 。这一首诗表达的就是他在思乡之余 , 那种纠结的心态 。他五年没有回家 , 思念自己的家乡 。
同时 , 也是在盼着再度回到唐朝政治的中心 。然而 , 他知道自己思念没有用 。能不能回去 , 掌握在别人的身上 。于是 , 他觉得自己应该认命 。
进而开始劝说自己:回去有什么好呢?回去以后 , 朝堂还是那个朝堂 。朝堂里的人还是原来那一班面目可憎的人 。当时的他 , 还没有完全放弃“兼济天下”的理想 。他那种思想 , 和朝中浑浑噩噩的那一群人 , 格格不入 , 他又何必回去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