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小青年徐诗荃,早先与鲁迅通信频繁,当初他在德国读书,曾多次帮鲁迅搜集德国的木刻,据许广平所言,鲁迅给他的信,“可以集成一本厚厚的书”。后来他回国,亦多得鲁迅的提携。
可是后来,这位小青年多念了几本佛经,便移心转性了,开始以此讽劝鲁迅,因此被鲁迅反感,此后遇到徐诗荃来访,鲁迅便逐渐拒绝相见了,这在《鲁迅日记》中曾多次记载,“诗荃来,不见”类似字眼屡有出现,直至鲁迅逝世前两个月,徐诗荃来访,鲁迅仍旧拒绝。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徐诗荃手持一束鲜花直接冲上二楼的,连许广平都没反应过来要拦住他,上楼后,鲁迅躺在藤椅上似理不理,场面一度尴尬。许广平后来回忆此事时写道:
“谁知这又是最后一次相见呢?他敬爱先生,先生是晓得的。见面时无话可谈,原是思想的距离太远。”——《鲁迅和青年们》
而除了与徐诗荃,原本与他好到一起办公,一起吃饭的顾颉刚,最后却被其厌恶到不愿同履一地;原本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的钱玄同,最后却被其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鲁迅一家
在面对一个思想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人时,鲁迅是绝对的决绝的。这样的鲁迅,如果知晓学生李秉中乃他人授意而来,怎么还会有后面的见面?文学思想上有分歧都能势不两立,何况是政见不同?
然而,自1936年7月13日李秉中致信表示愿为“通缉令”一事效劳,至9月份,于《鲁迅日记》中仍见李秉中往来记录,甚至在9月27日,李秉中还赠了许广平一件衣服。
而在鲁迅去世后李秉中寄来的唁函中,亦提起那天两人的对话,鲁迅曾对其坦言:
“病中亦不能停笔休养,因停笔不但医药遂停,即饭亦不得吃也。”
鲁迅一生倔强,这等推心置腹之语,若非面对极其信任的人,怎肯说出?何况一个让他紧张厌恶到要搬家的“走狗”?
二,断开与日本医生须藤的联系。
鲁迅逝世多年后,其子周海婴对其死因提出质疑,并放出五大可疑点,其中一个便是:须藤代表日本方面邀请鲁迅去日本治疗,被鲁迅拒绝,而鲁迅急于搬家,所以非常可疑。
文章插图
鲁迅与海婴
鲁迅的死因,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便是由日本医生须藤谋害的,而这个须藤,就是受了日方的指使。不过至今为止,这仍是一桩悬案。
在周海婴看来,鲁迅是为了拒绝日本的邀请,兼不想继续与须藤的医患关系,才急着要搬家。
然而,就现有的资料来看,这种说法也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在许广平给友人的信中,确实谈到须藤建议鲁迅转地疗养一事,但是对方却未明确指出目的地:
“至于转地疗养,就是须藤先生主张的。但在国内还是国外,尚未谈到。”
恰恰相反的是,鲁迅的身边不少亲友曾建议他去日本疗养,因其医疗设备较之国内更要先进。鲁迅亦曾动过此念,但现实是,就算鲁迅想去,也不一定能顺利上陆,7月11日,他给王冶秋的信中说到:
“……现在想到日本去,但能否上陆,也未可必……”
由此可知,鲁迅自己是决定过要去日本的,但是能否上陆还是个问题,如果是日方邀请,又怎么会有这种顾虑?
文章插图
而在1936年8月2日致矛盾的信中,鲁迅如此提到:
医师已许我随意离开上海。但所往之处,则尚未定。先曾决赴日本,昨忽想及,独往大家不放心,如携家族同去,则一履彼国。我即化为翻译,比在上海还要烦忙,如何休养?因此赴日之意,又复动摇,惟另觅一能日语者同往,我始可超然事外,故究竟如何,尚在考虑中也。
就算到了日本,想到届时还得充当翻译,反倒于疗养无益,所以便作罢了。
- 近代史|泱泱华夏5000年历史,真正的英雄有几个?鲁迅:只有这4个
- 血战到底|《八佰》八佰壮士,血战到底,向死而生,悲歌当哭
- 钱钟书|钱钟书为何终生避谈鲁迅?原因体现钱钟书父亲对儿子的厚望
- 道鲁迅先生|鲁迅为什么叫“鲁迅”?你知道这个著名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吗?
- 鲁迅|鲁迅每次领到工资,都会先去买这几样东西,你一定不知道
- 藤野|鲁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难忘!藤野:鲁迅是谁?哦,那个中等生
- 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你熟悉的许多诗歌名句,原来都是鲁迅所写,被傻傻地引用多年!
- 鲁迅|鲁迅一辈子没有骂过蒋介石,鲁迅去世后,蒋介石送他6个字
- 令人|鲁迅原配妻子朱安:为他独守空房42年,临终前的遗言令人心酸!
- 鲁迅|鲁迅为何说:穷人的穷是真的,富人的穷,扫扫地缝还能吃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