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难怪樵夫不拜菩提为师,这才是真相: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和花果山众猴道别后,孙悟空满世界寻找名师学艺,从东胜神洲找到南赡部洲,又从南赡部洲找到西牛贺洲,最后来到西牛贺洲的一处山林中。
在这里,孙悟空听到有人唱歌,忙循声跑过去一看,只见歌唱者是一个“打扮非常”的汉子,原著写道,“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足下踏草履”。
孙悟空喜出望外,大呼一声:“老神仙,你是神仙吗?弟子这番有礼了!”
汉子一惊,慌了神,不觉掉了砍柴的斧头,道:“你可拉倒吧!我可不是神仙,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我特么就一樵夫,你什么眼神?”
孙悟空说:“你不是神仙,你说什么神仙话?”
樵夫道:“我哪里说了神仙话?”
孙悟空说:“我才来至林边,只听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大笑:“我提到《黄庭》就是神仙啦?我唱的是一首词,这首词是附近一个老神仙教我唱的。他说,唱这首词,能够化解烦恼,所以我不开心时,就唱一唱。”
一提到老神仙,孙悟空两眼放光,忙向樵夫打探老神仙的消息。如你所知,这个老神仙就是菩提祖师。听樵夫介绍完菩提祖师后,孙悟空顿时很好奇,问:“既然老神仙那么厉害,你怎么不拜他为师?”
没错,菩提祖师如此法力高强,樵夫只要向他学得一招半式,就足以走上人生巅峰,不必再窝在山里做砍柴的苦力,樵夫为何不拜菩提祖师为师呢?这个问题,想必也让大家非常好奇。
有人认为,樵夫其实是个世外高人,根本犯不着向菩提祖师学习。也有人认为,樵夫早已拜菩提祖师为师,他在山中砍柴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孙悟空拜师。
还有人甚至认为,樵夫就是菩提祖师本人。如果樵夫不是菩提祖师,如何对灵台方寸山的情况如此清楚?知道“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个人从他修行。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事实上,据原著,这些观点都有过分解读之嫌,樵夫就是樵夫,不是他人。至于樵夫为何不拜菩提祖师为师,原著已经说得很明白,樵夫向孙悟空解释道:
“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这个原因很残酷,也很现实。
樵夫|难怪樵夫不拜菩提为师,这才是真相:很残酷,但也很现实!】如果把拜师修仙比作远大理想,像樵夫这样出身贫寒的苦命人,其实是没有机会,也不会奢望追求和实现远大理想的。这正如古代那些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穷人,他们唯一的梦想,就是每天能吃一顿饱饭,绝不会想到“拜师读书,学有所成,货与帝王家,成为人上人”。
如果樵夫想拜菩提祖师为师,且不说菩提祖师是否会收他的学费,他又能否承受高昂的学费,关键是,他父亲早逝,又无兄弟姐妹,如果他去灵台方寸山学艺,他的老母亲怎么办?谁来赚钱养活他的老母亲?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类似的现实问题。吴承恩先生写下这段话,多半也是为了揭露底层穷人的无奈。底层民众不是没有理想,不是甘于平庸,只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如果非得把这段话往樵夫是个世外高人上过分解读,不仅违背原著,也降低了这段话的档次,使它和一般神话故事情节一样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