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微周刊 | 汉代的“养老令”和“敬老卡”( 三 )


另外 , 诏令中也规定了保护老年弱势人群的若干人性化措施: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且无子女的鳏寡老人 , 从事商业经营不必纳税 , 种田不必缴田赋 , 允许开设店铺售酒;如有人愿意奉养此类老人的 , 可以得到政府特殊的扶持;对于孤寡、身体残障的人群政府不得随意摊派劳役 , 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都不能捆绑 , 在法律上给予特殊优待 。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 , 确实体现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社会风尚 。
从简册的整体内容分析来看 , 西汉时期 , 高年赐王杖的优抚制度曾在全国认真实行过 , 同时这种制度在西汉时期有过三次大的改革 , 即汉惠帝时期免除老幼刑罚、汉宣帝时期高年赐王杖、汉成帝时期放宽王杖的年龄限制等 。
在武威出土王杖简的同时 , 也多次出土了汉代鸠杖(王杖) , 使我们了解汉代敬老制度不仅有文字表述 , 而且有实物依据 , 解决了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 , 填补了这一研究课题上的空白 。
武威历年出土的汉代鸠杖数量最多:1959年 , 磨嘴子13号汉墓出土木鸠杖1根 , 长181厘米;18号汉墓出土木鸠杖2根 , 其中1根长194厘米 , 圆径4厘米 , 鸠杖的木柄上系着10枚东汉明帝时颁发的王杖诏书令木简 , 简称《王杖十简》 。1971年 , 旱滩坡出土木鸠杖1根 。1984年 , 五坝山23号墓出土的木鸠杖最为完整 。该杖松木质 , 长2.1米 , 制作精细 , 杖身光滑 , 杖端安装雕鸠 , 形象逼真 。鸠杖(王杖)规格基本一致:长度合汉制九尺(汉制一尺约23.2厘米) , 杖杆用粗细均匀的硬木刨削抛光而成 , 鸠首一般为木质 , 形状随时代而有所差别 。武威出土的鸠杖和我们平常的手杖不同 。鸠杖顶上的鸠鸟不是用作把手的 , 而是一种仪杖 。汉代苏武手中的节杖就很高 , 看起来很威风 , 手应是抓在中间的 。鸠杖也是这样 , 很长 , 一般抓在中间 。此外 , 甘肃省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青铜材质的鸠杖首 。
高年赐鸠杖的风俗一直延续后世 。《晋书·山涛传》载:“文帝以涛母老 , 赐藜杖一枝 。”《新唐书·玄宗纪》载:“丁酉 , 宴京师耆老于含元殿庭 , 赐九十以上几杖 , 八十以上鸠杖 。”李白《白鸠辞》中“天子刻玉杖 , 镂形赐耆人”即为此事而作 。历代史料中记载了不少皇帝宴高龄老人并赐鸠杖的史实 , 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社会表彰奖励“孝”、鼓励尊老养老的一种方式 。
千百年来 , 虽然授杖的老者不断变换 , 但恒久不变的是那根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王者之杖 , 是亲情孝道的美好情感 , 是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