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牛城|宋元之际的梁山与赤牛城


 赤牛城|宋元之际的梁山与赤牛城
文章插图
 赤牛城|宋元之际的梁山与赤牛城
文章插图
赤牛城遗址航拍全景
一、控扼岩险
梁平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东邻万州,南接忠县、垫江,西连大竹,北倚达县、开江。梁平古称梁山。据《四川通志》记载:“(梁山)汉朐?县地,后为南浦县地。西魏置梁山县。隋属巴东郡。唐属万州。宋开宝三年置梁山军,属?州路,拨梁山县隶万州寻复故。元至元二十年改军为梁山州,县属州。明洪武七年废州为县。” 1952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今梁平区)。
梁平境内分布有东山(南华山)、西山(明月山)和中山,均呈东北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东、西两山之间,地势平坦而开阔。境内地势高出周邻,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黄金河等六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万州、忠县、垫江、开江和达县。
 赤牛城|宋元之际的梁山与赤牛城
文章插图
赤牛城遗址三维地形图
这种“两山夹一槽”的自然景观以及六水外流的水文条件必然使古代梁山成为重要的出入四川的南北向通道。《舆地纪胜》卷一七九《梁山军》记载:“高都山,距军北一十五里。……高都驿路,乃天宝贡荔枝之路也。”据蓝勇先生考证,荔枝道起于涪州,北上乐温,经溶溪水河谷行至梁山驿、高都驿,再北上通州(达州)循下蒲江翻大巴山,又取洋水至西乡县,取子午道至长安。
除了是南北向的蜀道节点,古代梁山还是东西向的蜀道——小川北路的重要交通节点。“溯江入蜀者,至此(万州)即舍舟而徒,不两旬可至成都,行舟即须十旬。”从万州经梁平向西至成都用时不到20天时间,较水路朔江而上快了整整80天时间,大大节省了时间。而梁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站。“自峡、归、夔、万,至于梁山,五郡间不知其几岭。梁山之蟠龙、峰门尤为高峻,然下岭即有平陆,吏卒皆相贺云。”
《舆地纪胜》引《续题名记》形容梁山县“控扼岩险,抚摩夔子之衿喉”,又引《图经》指梁山县“介夔梓之间,与万州为水陆表里要地”,充分说明了梁山县在川东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但重要的交通地理优势也往往使梁山容易在战争动荡中被波及,成为攻守双方的必经要道。“淳化中,李顺叛蜀,命往夔、峡招捕,师次达州新宁县,调近州土兵掩杀贼徒三千余人于梁山。时雷有终领大军抵合州境上,贼众二万来拒。思德与尹元、裴庄等合击之,合州遂平。贼帅田奉正、苏荣据果州,思德因其遁而追捕之,斩首八百。果州既定,余贼保渠州,及走广安、梁山。乃分兵为二:抵广安、梁山者,思德领之;趣渠州者,元、庄领之。合力进讨,尽歼其党。”《绥寇纪略》卷十《盐亭诛》记载明末,“士奇之在重庆也,命其将赵荣贵扼梁山陆道,而英与鳞长守涪以扼江。”
二、嘉熙蜀难
端平三年(1236)八月,阔端以塔海为元帅,汪世显为先锋,率大军大举入蜀。十月,成都破陷,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丁黼战死。蒙古军继又分兵四出,深入各地抄掠。据《兴元行省瓜尔佳公神道碑》记载,蒙古军“凡四川府州数十残其七八”,并使全蜀“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这次入侵,使得西蜀满目疮痍,残破不堪,人口锐减,生者逃亡川东、黔贵,社会动荡不安。广安市出土的《有宋徐令人墓记》记载了中奉大夫王其然之妻徐善龙卒于资州郡治之后,“端平丙申(1236),上有事于明堂,追封令人。时方多事,葬是以缓。”
嘉熙元年(1237)六月,塔海率部出凤州,取金州,沿大巴山小道,谋窥川东开、达二州,进逼瞿塘。《评事梁公之碑》记载其部下梁秉钧“丙申之冬,又破大安军,由剑阁入西蜀,威震四远,不劳血刃而定。次丁酉岁(1237),开、达、梁山、忠、万等州,远际瞿塘、夔府、巫山之界,所征无敌,所向无前,如人无人之境。得其地,乃提士卒凯歌而还。”《字溪集》卷十二《纪年录》也记载了:“嘉熙元年丁酉,公(阳枋)年五十一。蜀有罹难,公与弟全父、侄存子举家避地夜郎。”在破坏川西之后,蒙军开始抢掠川东,梁山也首次面临了战争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