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男美女|世人都知“秦淮八艳”,此女虽不在其列,但比起她们更为传奇

六朝时期 , 南京夫子庙地区的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 , 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 。东晋咸康三年 , 夫子庙始建 , 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 , 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 。当年只有学宫 , 并未建孔庙 。
到了北宋景祐元年 , 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 , 因祭奉孔夫子 , 故又称夫子庙 。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 , 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 接受封建教化 。南宋建炎年间 , 遭兵火焚毁 。南宋绍兴九年又重建 , 称建康府学 。
俊男美女|世人都知“秦淮八艳”,此女虽不在其列,但比起她们更为传奇】到了元朝时期 , 改为了集庆路学 。明初为国子学 , 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 , 后为应天府学 。在明代 , 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 , 考生云集 , 因此 , 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 , 有酒楼、茶馆、小吃 , 与此同时 , 大量的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了 。
俊男美女|世人都知“秦淮八艳”,此女虽不在其列,但比起她们更为传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淮八艳无不是名动古今的才女 , 因为她们生前或与复社名士往来密切 , 或亲自参与到反清复明的事业中去 , 所以这些才女亦被后世歌颂为晚明的爱国女性 。
只是不知秦淮八艳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 为何名妓李因没能名列其中 。
论其相貌 , 李因同样拥有倾国之貌 , 亦是江浙青楼中的花魁;谈及才华 , 她一生创作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佳句 , 每一首都脍炙人口;说到风骨 , 她的爱国之志并不比柳如是逊色 。所以 , 多半是《板桥杂记》的作者在万花丛中挑花了眼 , 为了“八”这个吉利的数字不得不做出取舍 , 这才将李因排除在外 。
倘若秦淮有九艳 , 那么 , 李因绝对会名列其中 。
每个投身娼门的女子 , 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李因流落风尘的原因很简单 , 贫穷 。文献在描写李因童年时期的贫穷家境时 , 描写的手法着实催人泪下:“积苔为纸 , 扫杮为书 , 惟萤为灯 。”
这段文字 , 没提到李因的家庭如何家徒四壁 , 如何吃不起饭穿不起衣 , 只是说没钱买书本纸笔的李因 , 将石头上积下的青苔当成纸 , 用院子里的柿子叶当成书 , 抓来萤火虫当灯烛 , 刻苦上进 。穷成这样仍不忘进取 , 单这份志向就足以让世人为之侧目了 。
这样的女孩子堕入风尘 , 着实是时代的不幸 。在她十三岁(及笄)的时候 , 爹娘将她卖进了一家青楼 。因为李因“生而韶秀” , 长着一副美人坯子 , 所以很快便成了风月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花魁 。
明朝时期 , 官宦子弟大多不思进取 。毕竟 , 危如累卵的国家已无可救药 , 所以他们宁愿将精力播撒到秦淮河畔上 , 每天在青楼画舫里混日子 。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 既让晚明的国力维艰 , 亦让青楼行繁荣昌盛 。
相比于那些在风月场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女人 , 李因是相当幸运的 。因为她遇到了善良的小老头葛征奇 。在一个秦淮河灯火通明的晚上 , 葛征奇用红轿将李因接回家中 , 替她脱籍赎身从良 。
从这以后 , 李因便与“娼妓”二字再无瓜葛 , 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重新活了一次 。
作为一名有着报国之志的男人 , 葛征奇有点倒霉 。他考上进士时 , 大明江山已成了与地面夹角呈三十度的比萨斜塔 , 距离垮塌仅有毫厘之遥 。
像那些报国无门的名士一样 , 葛征奇找不到国家的出路 , 便开始在青楼画舫里找乐子 。他在一座座青楼里 , 最终邂逅了还是个小姑娘的李因 , 并被她的一句“一枝留待晚春开”所感动 。是啊 , 如今的国家 , 欠缺的不正是希望吗?或许一切只是时机未到 , 待到晚春时节 , 想必都会好起来的吧 。
“跟我走吧?”小老头像个孩子一样邀请李因 , 李因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虽然两人的年龄差了几十岁 , 但“真爱无年龄”的至理 , 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