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托杜鹃 , 佳人锦瑟怨华年 。
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作郑笺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二》
一提起李商隐 , 我们多半会发出和元好问同样的感慨:好诗 , 但看不懂!
在李商隐的诗集里 , 斑骓为谁而系 , 蜡炬为谁成灰 , 那灵犀一点又是与谁相通 , 全是千古未解之谜 。
无题无题 , 无题目 , 也欠结局;没前生 , 亦无来世 。
那么 , 李商隐有没有写过那种让人一看就懂 , 不用猜来猜去的诗?
当然有 , 就是那首著名的 , 你八成在课本上学过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我在四川 , 你在长安 , 夜雨潇潇 , 烛花未剪 。
什么时候 , 能和你一起剪烛西窗 , 共话巴山夜雨啊!
看 , 没有一个生僻字、难解词 , 所有的感情都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你眼前 , 可就是让人看一眼 , 就忘不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前慢” , 说起来不过轻飘飘的三个字 , 毕竟在我们这个时代 , 从西安到成都 , 绿皮火车14小时 , 自驾10小时 , 动车4小时 , 高铁3小时 , 飞机1.5小时 , 打电话发微信 , 更是几秒钟就能接通、对话 。
(李商隐任职的地方实际上是绵阳三台县 , 从西安出发火车时间和到成都差不多 , 驾车更快一些 , 但没有直达的飞机 。)
可在李商隐那个时候 , 这首诗里相隔的确实是万水千山 。
因为路很长 , 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对话 。
因为诗很短 , 所以每个字都具备着直接敲动心弦的能力 。
然而 , 诗读懂了 , 我们却依然面临着一个难题——似乎不出难题 , 作者就不该叫李商隐而改名白居易似的 。
这个至今还被人争论不休的问题是: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
上学的时候 , 老师讲 , 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夜雨寄内》 , “寄内”嘛 , 就是寄给内人的 , 内人呢就是妻子 , 这首诗是夫妻两个人相隔两地相互思念的证明 。
可是后来又有人讲 , 李商隐在巴蜀任职的时候 , 妻子已经过世了 , 这首诗应该是写给在长安的朋友的 。
还有人说 , 不对呀 , 剪烛西窗 , 喁喁夜话 , 这明明就是在说夫妻之间的相处 , 也许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 , 还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 , 这样一想 , 这首诗似乎更虐了呢!
更有第四种说法:这个时候李商隐已经知道妻子过世了 , 但在这首诗里 , 他的妻子还好好地活在长安 , 等他回去 。
一首诗 , 出现这么多种解释 , 李商隐 , 不愧是你!
理智上来讲 , “妻子已过世 , 写给朋友”这个选项看起来是最有说服力的 。
因为李商隐在赴蜀任职之前 , 就已经知道妻子过世了 。
那是公元851年的夏秋之交 , 妻子王氏因病过世 , 李商隐拒绝了亲戚的宴饮邀约 , 写下“万里西风夜正长”的断肠之句 。同年冬天 , 他远赴东川任职 , 在途中遇到一场大雪 , 写下一首《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 , 无家与寄衣 。
散关三尺雪 , 回梦旧鸳机 。
那可能是李商隐生命中最冷的一个冬天 , 因为再也没人为他赶制御寒的冬衣了 。
但是 , 从感情上来说 , 更愿意相信 , 《夜雨寄北》是一首“寄内”的诗 。
曾经有人说过 , 诗人的妻子 , 多半活在“悼亡诗词”里 , 比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 比如陆游的“伤心桥下春波绿” , 比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 比如贺铸的“头白鸳鸯失伴飞”……
如果李商隐不走寻常路 , 把“悼亡诗”写成了“寄内诗”呢?
在淅淅沥沥的巴山夜雨声中 , 他望着跳动的烛光 , 产生一种“她还在长安等我”的错觉 , 然后自问自答 , 写下了这首深情的绝句 , 在随之而来的梦寐里 , 等待一场永远不会到来的剪烛之约 。
- 曝光|清华才女武亦姝家教曝光:孩子最好的教育,拼的就是“爹妈”
- 诗词歌赋|朱熹所称道的两个才女一个是李清照,另一个才女是谁?
- 君王皇帝|皇帝享受最好的生活和物资条件,最优质的医疗,为何寿命却不长
- 诗词歌赋|“异域”角度看唐诗——初盛唐诗歌中的西域与岭南
- 诗词歌赋|观宋填词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出自方岳诗词
- 诗词歌赋|孟国栋 孙晓磊丨也说“衡阳雁”
- 牛奶哭泣|遇事不指责,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 诗词歌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用雨霖铃写尽成年人离别之苦
- 鬼谷子|鬼谷子:“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 诗词歌赋|元稹大雪节气诗解读:积阴成大雪,依依惜暮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