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神州大地,很难找到一个城市,能向历史交出如此辉煌隽永的当代人文答卷。这张答卷不仅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历史的沉淀,更展示出一座城市优秀的文化传统,文明品格,与一个伟大的民族走向文化复兴的同步,这份坚定与执着,还验证着哈市通过 " 哈尔滨之夏 " 品牌的打造,如今,已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文化,中华乐坛第一城市节庆的闪光名片。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一、独特文化气质造就非凡音乐盛会
毋庸置疑,许多人是通过 " 哈夏 " 来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音乐是哈尔滨市最鲜明、最有成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内容之一。60 年来," 哈夏 " 推出了一大批影响中国,感召时代,深受亿万观众欢迎的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几乎构成了当代中国音乐世界的中流砥柱,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林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等,无不从 " 哈夏 " 走来,带着北国音乐磅礴的激情和哈市特有的艺术天赋,给改革开放 40 年的乐坛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和殊荣。
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唱家,音乐家和艺术工作者的名字,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男高音歌唱家郭颂算起,我们可以将 " 哈夏 " 登台的演员名单,汇编成一部光彩夺目,承前启后,璀璨当代,引领未来的中国音乐家盛大的辞典。
同样在 " 哈夏 ",成功举办的 34 届中,推出了多少反映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新作品、好作品,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世代的经典,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跨越了万水千山,走出国门,被海内外观众追捧,传唱,影响深远 ……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二、城市个性雕刻下 " 哈夏 " 音乐会
纵观 " 哈夏 ",其实我们是在解读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在哈尔滨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护、培育下," 哈夏 " 音乐会逐渐确立了 " 国家级水平、国际化方向、群众性参与 " 的方针。
(一)城市深厚文化积淀确立 " 哈夏 " 国家级水平定位
由于独特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 哈尔滨形成了欧陆风情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 , 文化底蕴深厚。也正是这片艺术沃土才催生出 " 哈夏 " 这朵艺术奇葩。1961 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正式举办。至今已走过 60 年的历程,是目前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次最多的国家级音乐节。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 " 哈夏 " 音乐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从 1996 年第 23 届开始," 哈夏 " 音乐会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标志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地方性音乐活动变为国家级的音乐节。自此,全国声乐比赛、全国合唱比赛、全国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全国歌剧调演、全国音乐组合比赛等国家级艺术大赛和全国顶尖的艺术表演,均纳入 " 哈夏 " 音乐会之中,音乐会的质量与规模不断提高。从第 29 届 " 哈夏 " 音乐会起,文化部将全国声乐比赛永久落户哈尔滨。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以国家级水平为定位的 " 哈夏 " 音乐会实现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相结合、室内演出和广场演出相结合、文化活动和经贸旅游相结合的目标,她以其坚实的步伐和辉煌历程,逐步奠定了哈尔滨全国音乐基地的地位。
(二)城市移民文化特质助力 " 哈夏 " 国际化发展方向
哈尔滨的移民文化特质决定了这个城市比其他城市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逐渐形成了 " 大气、洋气、神气 " 的城市风格与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为 " 哈夏 " 音乐会日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第 28 届 " 哈夏 " 音乐会起," 哈夏 " 开始了她的国际化转型。近年来," 哈夏 " 音乐会不断突出 " 国际化 " 特色,努力实现用音乐打开通往世界的通道。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月光女神 " 莎拉 · 布莱曼独唱音乐会、世界顶级指挥家祖宾 · 梅塔等越来越多的国际高水准演出亮相 " 哈夏 "。近几届的 " 哈夏 ",德国、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韩国、以色列、土耳其等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团体相继登上 " 哈夏 " 舞台,展示了世界艺术的多元风采。第 31 届 " 哈夏 " 实现了开幕式与中央电视台深度合作并有数十家欧洲主流媒体转播。通过全国声乐比赛 ( 全国声乐展演 ) 、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国际手风琴比赛三大国家级、国际化赛事,以赛促会,大大提升了 " 哈夏 " 音乐会艺术水准和国际影响力。
- 雅典娜|古希腊女战神叫雅典娜,北欧叫瓦尔基里,中国神话的女战神是谁?
- 落幕|《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落幕,10首开场诗词,让人久久回味!
- 李世民|中国的名楼
- 为简体字|这个国家使用汉字简体字,元首说我们要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
- 荆轲|中国古代5大著名刺客,荆轲,聂政,要离,你还知道谁?
- 欢声笑语|中国曲协“送欢笑”来巢湖了!
- 元朝|黄金之国是哪个国家?马可波罗描述中国?东方见闻录作者是谁?
- 兵马俑|世界各国考古学家都想挖,为何中国不让挖,这大墓太重要了!
- 探寻|从“画史”开始,探寻中国历史上的画院发展
- 血战到底|《八佰》八佰壮士,血战到底,向死而生,悲歌当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