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说“七声”“七色”,国人则说“五声”“五色”,为什么不同?谁更有道理?声音跟颜色之间有关系吗?
国人干什么都爱说“五”,除了声色之外,还有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脏——心肝肺肾脾,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德——仁义礼智信,不一而足,这显然出自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西洋人为什么总爱说“七”?估摸是因为西洋的某个经说:造物主六天创造世界,最后一天休息,故以“七天”为一周。这就形成了”七“的文化。
那么到底里面有没有点儿道理?
文章插图
首先说“色”,其实也就是“可见光波”。
西洋人说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其实并没有准头,说十色也行,一百色,一千色,一万色,都可以,只要光谱频率不同就能算一种色。现代一般说六色——红橙黄绿蓝紫,因为“青”是介于蓝和绿之间的颜色。总之,西洋人的七色不过是随便的一种说法,并不严格。
国人所说的“五色”,是指红黄蓝白黑。严格说,这五色不应该并列,红黄蓝是三原色,白是所有色光的混合光,而黑是干脆没有光。
中国人画国画,水墨,彩墨,以黑白为主,颜色为辅,很自然会产生这种思维。西洋人画油画,对色光更敏感,所以分得更细一些。
如果真正从科学角度说,我看还是中国的“五色”说更能暗合。人的眼睛里面有两种视觉细胞,一种是视杆细胞,适合于夜间,只分辨亮暗,正好是黑白两色。另一种叫视锥细胞,适合于白天,能分辨颜色,它有三种细胞,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中国的“红黄蓝”其实也是另一种三原色),然后进入脑子再分析混合成既有亮暗,又有各种颜色的图象。
文章插图
所谓的“五声”,不过是把西洋人的“七声”中那两个不大稳定的半音4和7没安排上。大概中国人比较含蓄,平和,喜欢稳定,而洋人比较张扬,热烈,追求变化。
其实五声系统中也有“变徵”“变宫”,就是那两个不稳定的半音,加起来还是七声,基本一码事。
上面所说的“变徵”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我们看《史记》,当年荆轲刺秦王,临行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可知“变徵之声”悲怆,催人泪下。
“变徵”其实就是4音,即F音,这是个半音,我们都有体会,旋律中来点儿F音,则悲从中来。
司马迁接着说:“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你看,那时古人就懂得变调,前面是“变徵之声”,太悲,光哭哭啼啼干不了狠的活儿。后面又“复为羽声”,即转为“羽调”,以5为主音,有点儿类似西方的“大调”,慷慨激昂,感染得那些“士”们全都瞪着牛眼,怒发冲冠,一腔壮烈赴死的豪气。
文章插图
西方音乐感情色彩也很分明,以A为主音的小调有点像月亮,适合于表现爱情,忧伤,小夜曲。而以C为主音的大调则阳光,明亮,适合歌颂英雄,歌颂君王贵族。
颜色也是这样,也都对应不同的情感、性格。比如:
红色,象征火焰、太阳、热烈、暴燥;
蓝色,象征天空、大海、平静、含蓄;
绿色,象征生命、希望、青春、美好;
紫色,象征高贵;(中国古代官服也以紫袍为贵,所以李白说“西屠石堡取紫袍”)
白色,象征白雪、纯洁;
黑色,象征深沉、肃穆;
不过颜色在中国与西方还有些不同含义,比如红色,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而在西方却象征流血,不那么吉利。
再比如白色在中国不大吉利,比如孝袍子就是白的,西方却楞往新嫁娘身上穿,改叫“婚纱”了。现在的国人也真能整,结婚先按照西方文化来一身白,再按中国习俗脱了白的套一身红的,说好听了叫“中西合璧”。
- 技巧|白兰地的挑选技巧
- 接单|270种颜色!12年前织绣厂都不敢接单,如今画家为何也在找这幅画
- 最亮|最亮的颜色的鱼外表很漂亮,受到人们的喜爱
- 神话传说|颜色中国:现代以红色为尊贵,秦汉最尊贵的颜色你想不到
- 蓝水翡翠|怎么挑选翡翠,绿、紫、黄、红,不同颜色的翡翠怎么挑?
- 座兵马|唯一禁止出境展出的兵马俑,皮肤颜色独特,专家至今无法解释
- 颜色|小叶紫檀是什么颜色 原来很多人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