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经典,上纪唐虞之际(《尧典》),下迄秦穆(《秦誓》),以先秦国家文书汇编的形式,构建了先秦古史系统。可谓中国史学、文学、哲学、文字学等之发端,故后世但以“书经”誉之,而不入“史”书之目。
如果有简帛、铭器、甲骨等文物出土,光熟悉文字古今隶变,不能精通经学者,想释读出来并得到学界认可,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从考古学上证实,诗书礼春秋等经籍,包括《史记》的三代本纪,其所述史实大致不差。自殷墟甲骨出土以来,考古已迄百年,说实话,今文尚书能被证伪之处甚少,相反每次考古成果,都足于丰富我们对先秦经传的认知。
今存《尚书》,既有汉初伏生所传29篇本“今文尚书”,也有东晋梅赜所献、托名孔安国所传的58篇本“伪古文尚书”。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有长达数百年的学术交锋,未闻其有伪者;伪古文尚书自宋以来,诸家论之为伪书甚详,已为定谳
所谓“今文尚书”,是指以汉隶为记录文字。
济南伏生本秦朝博士,秦时焚书,伏生于壁藏之,后流兵大起,伏生流亡;汉定天下,伏生发壁取其书,已亡数十篇,仅得29篇,遂教于齐鲁之间。
汉文帝求能治尚书者
,欲征召伏生,时伏生年已九十余,不能行,朝廷乃
诏令太常使掌故晁错前往受书,其后分为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博士。故终汉之世,今文尚书一直列于学官,既为朝廷所尚,贾逵、马融、郑玄所注者其实都是伏生夲29篇。
值得一说的是,汉人以《尚书》为“天书”,故取法北斗七宿,皆定为29篇。伏生本《尚书》,《顾命》与《康王之诰》为二篇;汉武帝末,河内献《泰誓》,欧阳夏侯三家乃合《康王之诰》入于《顾命》,而增《泰誓》一篇,仍为29篇。
今文尚书乃是与古文尚书相对而言的。所谓“古文尚书”,是指以先秦“蝌蚪”文所书,与《书序》同出于孔子故宅者。
汉景帝时孔壁出书,比伏生本多出16篇,加上含《尚书》百篇篇目的《书序》,共46篇。《艺文志》云“四十六卷”,班固自注云“五十七篇”,实则16篇析为24篇,《盘庚》分为三篇,而后出之《泰誓》亦为三篇,《武成》亡于东汉光武帝初年,故29加24加5减1,即57篇。阎若璩曾详考之,献古文尚书者实孔安国后人,安国之寿不当及巫蛊之乱。孔壁古文,孔安国但以今文读之,未曾作传,安国传都尉朝,朝传于胶东庸生,远传至东汉贾逵,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作注,大显于世。
文章插图
司马睿复兴晋室于江左,梅赜献上58篇本“伪古文尚书”,实则析伏生本为33篇,另伪造25篇,托名“孔安国”传,自唐撰《五经正义》以来,遂成官方定本,欺世千余年。
25篇为伪造,故58篇本被贬称“伪孔传”。伪孔本于文字训诂倒有可鉴之处,毕竟是西晋以来之说解,况且抄袭古文经学大家王肃之处甚多,然于史学研究无益,因其本拼凑先秦古籍以演臆说。
孔壁出书,的确是一件文化盛事。而古文经亡佚,也的确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件憾事。数十年来,战国楚简研究屡有发现,古文尚书的影子频频出现
今文学家以配合政治教化为主旨,群经之事理有限,自不足适应万端之政教,故对经文推衍引申,甚至杂以阴阳谶讳灾异之说,以致穿凿附会,失却经义本然。
古文经虽行于民间,多为私家授受,然以疏解经文、实事求是者居多。郑玄遍注群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诸家,故至东汉末已为学林风尚。
然汉之世,仅西汉末平帝(王莽所立)时一度列于学官。
朝廷既重今文经,故贾、马、郑也未对孔壁16篇及《书序》作注解,以致其大多亡佚于晋永嘉之乱。
《新唐书》尚有徐邈注逸书三卷,应彻底亡失于唐宋之间。
比较庆幸的事,太史公虽习今文尚书,曾从孔安国问故,其夏商周本纪得益于孔壁百篇书序甚多,此也良史可贵之处。
- 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十块大洋能够买到多少东西?说出来吓你一跳!
- 东晋朝廷|“流民帅与流民兵”——浅谈北府兵
- 黄金|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如果放到今天,值多少钱?
- 史前史|陕北史前史:用出土的石雕和玉器说明,石峁城为前后两个时期所建
- 谢安|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洪荒之力文能咏雪武能杀敌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东吴派大将去夷州干啥?夷州是如今的何处?
- 先秦时代|西周时期,姬姓遍布全国各地,为何现在很少看到了?
- 生逢|欧阳修赞他是东晋诗人扛把子,他却说,生逢乱世,我也是不得已
- 方君璧方君|坚韧温婉白玉兰—民国时期的知名西画女画师方君璧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