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关于一代易学大师邵雍的介绍,“源易缘”在上篇的《易学奇人邵雍“安乐窝”今安在? 一代帝王曾仿建于颐和园
》一文中,已有详细篇幅,在此不在赘述。
本文中,“源易缘”重点介绍下邵雍先生“仙逝”后,留在河南新乡的“邵夫子祠”。
(一)蹊跷的殡葬,邵夫子“得道升天”(小标一)
在民间的传说中,邵雍是得道成了仙的。
熙宁十年(1077年)的夏天,北宋著名的预言家邵雍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妙。
有一次和司马光等人闲谈,忽然笑着说:“我要观看万物轮回去了。”
身体越来越恶化,众人皆担心 ,惟独邵雍坦然。
冬季来临,邵雍已奄奄一息了。大家都赶来,开始给他准备后事。
二程兄弟和司马光、吕公著等人聚在外屋商量着如何办丧事。
向世人临别之际,他向儿子交待了三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要陪葬任何东西,头枕辘轳头,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
言罢,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七岁。
遵照邵雍的遗嘱,邵雍的棺椁由八个棒小伙抬着,起初他们觉着重得很,肩膀压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别慢。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可十余里后,大家越往前走越轻巧,抬着一点也不费劲,都觉得奇怪。
再后来,人们发现遇到上坡的时候,里边“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时候,里边也“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后往前。
有人害怕起来,问:“啥在响?”一个人说:“象是那辘轳头在来回滚动。”
那辘轳头怎么会滚动?
老人们说,那是邵夫子得道升天了,棺材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只剩下辘轳头。
(二)邵雍留在人间,祠庙并非只有一处(小标二)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邵老的大德与学问,更使我们愿意相信他是得道成仙的。
邵雍去世而简葬,至元祐时,被皇帝赐予“康节”谥号。
宋度宗赐封“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康熙皇帝賜其《学逹性天》。
让我们更加深信的,是在前几日往返新乡途中的一次“巧遇”。
在新乡辉县秀丽的苏门山下,位于宝泉湖畔间西北角——“邵夫子祠”赫然出现。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邵夫子祠修建于明成化6年(1470),辉县知县张锦为纪念邵雍所建。
清道光年间有增建。
宣统二年(1910),袁世凯、徐世昌于北侧添建厢房四间。
祠内植有桃、竹,传为邵雍亲手所植,故又名“桃竹园”。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邵夫子祠现保存完好的有拜殿、正殿、后殿、正中县有“击壤亭”匾。
再往前行,会看到一块匾,上写有“知机其神”四个金色大字。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两侧则有朱熹、徐世昌书写的“驾风鞭霆”及爱新觉罗-成孚书“秘启苞符”匾,风吹日晒,渐渐模糊。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祠内另有碑刻数块,拜殿古柱镌刻对联三幅,都是赞扬邵雍之语。
 中原|斯人“仙逝”后: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文章插图
邵雍是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象数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道学五子”,从祀孔子庙庭。
邵雍也是河洛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尤其是他的天根月窟二进位制象数理论,为后世电子计算机发明提供了数学理论模型,为世界科学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