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


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近日 , 由张一山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参演的新版《鹿鼎记》正在央视八套热播 , 然而 , 这部经典金庸剧自打开播以来便争议不断 。比如在第三集中 , 韦小宝与索大人同去鳌拜家里搜查《四十二章经》 , 而特写镜头下鳌拜家门口的匾额上竟赫然写着“鳌府” , 一时引得网友吐槽不断 。
在一些网友眼中 , 鳌拜姓瓜尔佳氏 , 府邸匾额并不该以“鳌”为姓氏 , 而另一些网友则觉得满人称名不举姓 , 鳌拜家的匾额这样写完全没有问题 。
那么 , 网友们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清朝的匾额 , 又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一、匾额中的文化
说来中国匾额的历史 , 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
据《说文解字》记载 , “扁 , 署也 , 从户册 。户册者 , 署门户之文也” , 而“额”字 , 多指悬于门庭上的牌匾 , 结合起来看 , 匾额是古人悬挂于门屏上 , 表达情感或是彰显身份的装饰品 。
历史演变下 , 匾额到了清朝就成了光耀门楣的利器 。比如在《红楼梦》中 , 宁国公的府第上便赫然挂着“敕造宁国府”的匾 , 斗大的字让来来往往的路人尽知此间主人乃是天子近臣 。
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是由于匾额的作用偏重于炫耀而非单纯当作门牌号指路用 , 这就让匾额的内容有了诸多讲究 。
据《清会典》记载 , 皇族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匾额中可以称“府” , 其中亲王、郡王中功勋卓著者可称“王府” , 而其他官员家的匾额按品级划分 , 三品以上叫第 , 三品以下叫宅 。
不同的称呼对应不同的建筑规模 。清朝规定 , 王府中正房称殿 , 殿顶可使用绿色琉璃瓦 , 殿中可摆放屏风与宝座 , 而一般的府则不许使用琉璃瓦与屏风 , 并且门钉数量也有严格要求 , 其中公爵门钉纵横皆七枚 , 从侯爵到男爵递减到五枚 。
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鳌拜是清初权臣 , 官拜太子太傅 , 加封一等超武公 。那么按照《清会典》中的要求来看 , 鳌拜既不是王爷也没有公爵 , 他家的匾额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写“府” , 而是应该称之为“第” 。
事实上 , 乾隆时期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中 , 就曾提到“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 , 这里的一等超武公第指的便是鳌拜故居 。想来鳌拜若真如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公然写上鳌府 , 那大概活不过两集吧 。
二、称名不举姓
或许有人会问 , 鳌拜住宅自称为府固然不妥 , 但匾额使用鳌字是否正确呢?
这就要从满人称名不举姓的习惯说起了 。据《养吉斋丛录》记载 , “凡公私文牍 , 称名不举姓 , 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 , 着姓然 。”
按照这个习俗 , 满族人的姓名常常将名字与满族老姓分开使用 , 其中名字里的第一个字被当作“假姓” 。因此鳌拜明明姓瓜尔佳氏 , 却在电视剧里频频被人称作鳌大人或是鳌中堂 。
和珅|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鳌府,到底是不是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清末满人大学士宝鋆也有过被称呼“假姓”的遭遇 。在清代人写的笔记中 , 宝鋆在书中的称呼不是宝中堂就是他自号的宝佩蘅 , 根本无人理会他的满族姓氏索卓罗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