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

很多网友都曾在学生时代,感受过背诵长篇文言文的恐惧;而且截至目前许多现存的古代文献,大多都是以文言文书写而成,普通人一般都看不懂需要翻译,若是需要背诵,则更让人"抓狂",这里便使人想到一个问题:古代皇帝与身边人说话,也是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拗口文言文吗?尤其是一些"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根本就是个文盲,他们日常说话也是文绉的吗?听编者为您探秘此问题的真相。
 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我们先了解一下宋太祖赵匡胤的日常言语;某日赵匡胤准备扩建帝都开封,与宰相赵普一起来到南城门做规划,赵匡胤指着城门上"朱雀之门"的牌匾,问赵普说:"为什么不直接写朱雀门,非要加一个''?"赵普回答说:"这是一个语气助词",赵匡胤听完嘲讽一笑说:"语气助词,能助个什么事情";由此可见古代皇帝,在生活中说话根本没那么麻烦,赵匡胤连语气助词都感到厌烦。
另外赵匡胤某次维修大殿,需要更换房梁,可一时找不到适合的木材;这时有下臣上奏折,表示可用一根特大木材,截断使用当作房梁,赵匡胤阅后直接批复:截你爷头,截你娘头;这句话是赵匡胤的原话,除了看出赵匡胤对这名官员的不满外,他还对文绉的言语十分厌烦,骂人都"直抒胸臆"。
 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而我们看到流传下来的圣旨、诏书,大多都是经过文人代笔,由一些翰林院的"老学究"书写而成,一个个语义难懂,就是当时的一些古人,也需要翻译才能理解;而有一些皇帝干脆省去了文人的"润笔",直接发布"大白话"圣旨,例如明太祖朱元璋;众所周知朱元璋可谓是"草根皇帝"的"代言人",他童年凄苦根本没上过学,能识文断字都是坐上皇位后自学的,自称"淮右布衣"的明太祖,就曾颁布过许多白话文圣旨。
 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例如朱元璋颁布的《戒谕武臣敕》、《戒谕管军官敕》、《谕天下武臣敕》,都是用白话文写成,主要就是下达给武官观看,这些"粗人"带兵打仗很专业,但是识文断字甚至不如一个学童,所以朱元璋给他们下达圣旨,用"大白话"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些诏书、圣旨不仅当时的武人可以理解,现代人读起来也毫无压力,有兴趣的网友可自行查阅。
 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清朝时期距离今天比其它朝代时间更短,遗留下的历史资料也比较多,还有很多清朝皇帝的奏折批语,也被了保存下来;例如雍正皇帝批复奏折就很"接地气",众所周知雍正帝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他继位后大肆报复曾经的兄弟竞争者,九阿哥允禟被他调往了青海苦寒之地,当时允禟受川陕总督年羹尧管辖,雍正帝就曾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复,用白话文令年羹尧不准放九阿哥进京。
圣旨|文言文拗口难懂,皇帝说话就是这样文绉吗?圣旨与奏折批复给出答案】还有一次雍正表扬田文静于国有功,回复其奏折说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样的脾气秉性,只要你不辜负朕,朕也不会辜负你们,这句"大白话"将田文静感动的涕泗横流;从上面的几个例子能看出,古代皇帝不会每天"端着架子",不说"人话",相反他们本身工作就很繁忙,更没有时间没去遣词造句,不光自己费力臣下也不能完全看懂,索性直接用"大白话"交流,可谓是"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