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观点|正确的批评


 对方的观点|正确的批评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
对方的观点|正确的批评】有一些阅读理解的基本法则看上去非常简单,似乎不值得专门写篇文章来谈。但在阅读理解实践中,却不断有人违反这类法则,犯下低级错误。下面列举几条法则供大家参考:
1、注意区分你自己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2、注意区分作者引述的、构造的对立观点和作者本人真正拥护的观点;
3、注意区分作者对特定问题的最终回答和他对该问题的阶段性处理。
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准作者在特定章节段落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些法则之所以常常被触犯,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乏相应的训练,乃至接受了一大堆与之背道而驰的训练。我们读到的、被引导去写的大多是一些情绪有余、理性不足的文章。我们擅长在黑白分明的简单立场下作各种挑动情绪的发言,擅引名言警句,擅用铺天盖地的排比句、自壮声势的反问句、妄图使读者热血上脑的感叹句。总之,玩的是修辞而非说理。
成天读、成天写这类文章的人往往缺乏理解系统说理的能力,更缺乏进行系统说理的能力。“系统说理”意味着复杂的论证结构,不是上来劈头盖脸抛出三点正确结论,而是先澄清问题,再心平气和地陈述这个问题上的既有观点,构造出可能的观点,再依次检讨这些观点的得失,最后给出自己心目中的正确观点。要理解这类复杂论证,我们得有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分析力,甚至还需要一点耐心。事实上,这类说理方式对我们提出的最大挑战也许是它太过心平气和,不会对各路观点作感情色彩浓烈的褒贬,因而缺乏足够的指示,如果不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很难判断作者的态度,很难区分这是作者本人支持的观点还是他引述的、构造的对立观点。
正确的批评首先要找准靶子,要正确理解对方的观点,甚至还有必要把对方的观点构造得比他实际表达的更好,只有这样,批评才能是准确的、有深度的。与之相反的糟糕做法是稻草人论证,即把对方的观点曲解为不堪一击的形态,再以之为目标进行批判。比对方本人更准确地表达出对方的观点,将对方的观点发展为更理想的形态,这是优质批评的前置程序。
回过头来说,此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比如说——康德的道德学说和最理想的康德式道德理论之间的区别。无论批评还是赞美,此时的对象是一种我们作了进一步发展的康德式理论,而非康德本人的论述。
总之,不要浮皮潦草乱读一通,然后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观点脑补为作者的观点;切忌胡乱联想,要时刻追问自己文本依据在哪。类似地,也不要随便把作者引为知己,认为自己心目中的正确观点肯定就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话说回来,列出这类阅读理解法则也没太多用处:它们看起来浅白无比,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阅读理解能力无法理论化地传授,我们只能在具体的阅读理解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逐渐敏感于各种理解层面的陷阱。即便是提点指导,也最好在具体的阅读理解实践中作出,而非理论化地陈述出来。当然,说了总比不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