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反复无常的孟达解析,史实中的孟达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孟达是三国时期一个很不起眼的武将,大家对他的印象主要是“反复无常”这四个字。随着《三国演义》流行,大家顺便觉得孟达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反复无常,以至于很多人因此骂他是小人。不过这可能是冤枉他了,真实历史中的孟达虽然事迹跟《三国演义》里的差不多,但实际他一次次反叛却是很无奈的。
下面为您详细解析一下这个小人物。
 史实|反复无常的孟达解析,史实中的孟达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文章插图
孟达生平
孟达是扶风郡人,最初是在刘璋手下做官。后来刘备来了,他与法正一起归附了刘备,这个权且算第一次反叛吧,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刘璋治下矛盾很多,很多人都有反叛之心。
后来孟达帮助刘备打过很多战,攻克不少城市,立下不少功劳。不过因为跟关羽以及刘备的养子刘封关系不好,最终被刘备贬了。于是又出现了第二次反叛,向曹丕投降了。
史实|反复无常的孟达解析,史实中的孟达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曹丕在的时候,孟达过得是相当得意,甚至可以说比在当时在刘备帐下的待遇要好上好多倍。但是好景不长,曹丕死了,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继位,对孟达就没那么好了。不仅如此,司马懿对孟达也不放心,处处提防,让他里外不是人,心里不是滋味。再加上李严与诸葛亮反复写信给他劝降,最终被“策反”了。于是出现了第三次反叛,反魏归汉。
建兴五年,孟达举起反旗。但是马上司马懿就跑来围剿了,最终城破被司马懿割了头,被送到洛阳“四达之衢”烧成了灰。
虽然孟达的生平一直在反复易主的路上,看似反复无常,但是如果你认真研究他反叛背后的原因,似乎是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史实|反复无常的孟达解析,史实中的孟达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文章插图
第一次反叛解析
前面说过第一次反叛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刘焉、刘璋父子比较无能,而且对当地豪强也不好,矛盾重重。所以有了刘备这个口碑很好,看似很强的外来势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益州人士的注意力。再加上刘备、诸葛亮笼络人心很有一套,孟达跟着他们一起归附就成了必然。
所以孟达这第一次反叛,其实是益州的特定政治环境造成的,但里面也有刘备、诸葛亮利用这个局势的成分在里面。但益州总归比较复杂,也是隐患在里面的,这隐患也为之后孟达第二次反叛埋下伏笔。
第二次反叛解析
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益州集团与刘备旧部之间的矛盾。其实这个矛盾,在刘备进入益州初期就存在了,孟达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应该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刘备还是很放心地重用这些益州人士,帮他打天下,孟达就是其中之一,为刘备攻下房陵、上庸、西城三个郡,功劳可以说不小。这也为孟达在房陵扎根做了很好的铺垫,被刘备封为房陵太守。
 史实|反复无常的孟达解析,史实中的孟达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文章插图
但是当关羽在围襄阳樊城的时候,关羽叫孟达来支援,孟达借口山地防守与安抚很重要,没有出兵。这是事实上的抗命,之后被关羽、刘备等人认为是关羽兵败最主要的原因。但其实樊城确实不好打,就算孟达调过去了也未必能打下。而且如果孟达从房陵撤走大部分兵力,很可能房陵这里会被敌人夺去,到时候是不是这个责任又要算到孟达头上呢?所以当时的孟达可能左思右想,还是不出兵为妙。但此举也让孟达成了替罪羊,最终被刘备处罚。
这其实反映的是益州集团跟刘备旧部之前确实是存在着矛盾冲突,应该来说益州集团总体是偏保守,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而刘备旧部则偏激进一点,敢打而且打得也猛。军事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久而久之自然会将矛盾积累下来,导致最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