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B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羽戈1982 ,作者羽戈
大道多岐,各尽本分。
文章插图
羽戈:青年学者、作家。皖北人,生于1982年,200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撰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百年孤影》《酒罢问君三语》《少年游》《岂有文章觉天下》《帝王学的迷津:杨度与近代中国》《鹅城人物志》《不为什么而读书》《激进之踵:戊戌变法反思录》等。
【 华金寿|羽戈:三品以上皆浑蛋】1899年秋,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日本的王照,托人给时任京城左营游击的哥哥王燮带去一封密信,“以大乱在即,请早托病去职”。当时,义和团尚且在华北小打小闹,并未形成气候,不知远在异国他乡的王照何以先知先觉,预感到大乱将至。可惜他深沉的危机感,为王燮白白辜负。
等到来年,义和团进京,王燮的顶头上司辅国公载澜系其信徒和强援(如史料记载:“有拳匪数万人到京,某城门守者坚不肯纳。方争持间,忽有人持辅国公载澜令箭,令开门,守者不敢违。”),遂拉王燮入团,王燮不从,找官居侍郎的堂舅华金寿商量,准备辞职。华金寿勃然大怒,斥道:“你曾祖刚节公被洋人打死,今国仇家仇一齐报复,你反而出此泄气的话,天良何在?”——王燮和王照的曾祖父,便是抗英名将王锡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任寿春镇总兵,与英军血战于定海,被乱刀砍死,谥刚节。
当华金寿拉出王锡朋的牌位,王燮不敢反驳,回去之后,将家人遣散,只身待命,不出数日,被义和团当作私通洋人的奸细而杀害。另有一说,《逝去的武林》口述者李仲轩是王燮的外孙,他则认为外公死于八国联军刀下,下葬之时,连头都没有,只好做了个铜头。
王燮之死,华金寿显然脱不了干系。他若能明辨时势,不以大义责人,同意王燮辞职,也许悲剧将会改写。说起华金寿这个人,极端守旧、排外,与刚毅、徐桐等政坛大佬本是一丘之貉。1900年6月,义和团进京前夕,他以户部右侍郎出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其背后用意,则在“衔命宣传大计,一路劝化鲁、苏、浙、闽四省督抚也”。所谓衔命,即朝廷有意驱使义和团对抗列强。对此任命,其子华学涑曰:“父亲借此逃难,好极了。天津、北京不久必失,不能走者苦矣。”华金寿斥之曰:“你小孩子懂什么,天道六十年一变,今灭洋之期已近,我岂逃哉。”华学涑答曰:“无怪乎人说三品以上皆浑蛋也。”
为什么说三品以上呢,这应源自“三品大员”之说,中国古代,官至三品,可称大员。在华学涑大发感慨前些年,谭嗣同给刘淞芙写信,谈及现状云:“时事较之未乱前,其苟且涂饰尤为加甚,岂复有一毫可望者哉?京官在下位者,人材极多,游士中亦不乏人,三品以上,则诚无人矣。天命如此,夫复何言!”他对庙堂人才的评判,亦以三品为界。
“三品以上皆浑蛋”的故事,出自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此书作于1927年秋,王照年近七十,垂暮忆旧,满纸苍凉。后来纪果庵读到这一节,感慨“以子詈父为浑蛋,大奇”。随之谈起北地风俗:“北俗骂人喜用浑蛋,官场尤甚。忆某笔记记某公宣统间为奉天监司,名其科长曰:大浑蛋二浑蛋。一日客至,欲为雀战而鼎足阙一,乃以电话召其科长曰:‘叫大浑蛋来’。斯更浑蛋之异闻也。”(《风尘澒洞室日抄》)
哪怕“浑蛋”是日常用语,儿子这么说老子,未免耸人听闻,何况是华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世家。不过反过来看,则可见华学涑对官场观感之劣,对父辈怨愤之深,以致口不择言,言为心声。彼时朝政,为守旧派所把持,其领袖包括80岁的徐桐、71岁的崇绮、63岁的刚毅、61岁的启秀等,被誉为“直隶京官领袖”的华金寿正是其中一员干将,
我曾引述“三品以上皆浑蛋”一语及其典故,有人质疑,认为既然能爬到三品以上的高位,怎么可能是蠢人呢。这个问题,首先关乎何谓愚蠢。如朋霍费尔所云,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非理智上的缺陷,智商与愚蠢并不必然相通,有些人智商高,却可能是蠢人,有些人智商不高,却可能不是蠢人。
- 隋唐|大名鼎鼎的神探宰辅狄仁杰,也只是三品官,揭秘唐朝的官品官秩
- 隋唐|玄武门之变后,从一品翼国公秦琼为何变成了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
- 明朝|为何明朝的从三品大臣转为正四品可以称为升官?
- 朱元璋|七品县令私斩三品官员,皇帝大怒,县令仅说8个字,连升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