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说完典故,我们再说说本回中俞万春、范金门对原著中一个情节的认识问题。在兖州被攻破,梁山多名好汉被捉后,祝永清双眉剔起,飕的提起尖刀,指着社兴道:“待我亲割这个巧言败义、甘心从贼的奸贼!”范金门在句末评道【杜兴定评。余读前传,颇疑三庄盟誓如此,何至一朝决裂。今读此,方知仲华目光如炬也。夫三祝之辱骂李应,耐庵并不实写,而但出之杜兴口中,耐庵之意可知矣。圣叹屡批三祝无礼,被耐庵瞒过矣。】在俞万春和范金门看来,祝家庄、李家庄决裂颇为可疑,所谓祝家三子骂李应的话不过是杜兴的一面之词,正是杜兴挑拨使两庄不和,最终导致祝家庄孤立,被梁山打破。因此说杜兴是“巧言败义、甘心从贼的奸贼。”并认为这是作者施耐庵的本意,连金圣叹都没看出来,因此误认为祝家庄无理,导致与李家庄关系破裂。其实细读原著,我们很明显地就能看出上述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归纳一下俞万春、范金门二人的论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杜兴说假话,一个是作者没明写祝家三子辱骂李应。
文章插图
先看第一个论点杜兴说假话。原著中李应第一次向祝家庄索要时迁,是先派一个副主管前去,副主管回来答道:“小人亲见朝奉,下了书,倒有放还之心,后来走出祝氏三杰,反焦躁起来,书也不回,人也不放,定要解上州去。”可见一开始祝朝奉考虑到与李应结“生死之交”,是想放还的,但后来祝家三子认定时迁就是梁山贼人,因此坚决不放人。副主管的话是不会撒谎的,因此从第一次的交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祝家三子的傲慢面目来。而第二次李应亲自派杜兴去要人,祝家三子越发无理,扯书辱骂,喝叫把杜兴直叉出庄门,从逻辑上来讲是完全正常的,因为他们已经认定时迁就是梁山贼人,而李应却要救时迁,所以在他们看来,李应就是袒护梁山贼人,因此什么盟约都抛诸脑后了。百回本在杜兴回李家庄说完要人经过后,还附上了一首诗:“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场中忍便抛。平日若无真义气,临时休说死生交。”可以说这首诗才是真正代表作者的意思,那就是所谓的联盟誓言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发生利益之争,不过是一张白纸。因此结合上下文分析,杜兴并没有说谎。再看第二个论点作者没明写祝家三子辱骂李应。这个又是范金门想当然了,因为原著中除了杜兴口述祝家三子侮辱李应外,是有正面描写的。当李应亲自去祝家庄要人,祝彪一口咬定时迁是梁山贼人。李应喝道:“你说他是梁山泊甚人?你这厮却冤平人做贼,当得何罪?”祝彪道:“贼人时迁已自招了,你休要在这里胡说乱道,遮掩不过。你去便去,不去时,连你捉了,也做贼人解送。”祝彪的这句话已经从侧面证明了前面杜兴的话,那就是祝家三子确实是无礼的,因此金圣叹的批语并没有错,也没有被施耐庵瞒过,而是俞万春、范金门不细读原著,强作解人,违背了施耐庵的原意,因此《荡寇志》中说杜兴撒谎挑拨祝、李两家关系纯属污蔑,真正无礼破坏盟约的正是祝家三子。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