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标题:潘玲:漫谈俄罗斯考古同行的中国情结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俄罗斯考古界开展了学术交流 。最近十几年来 , 国内考古学科与俄罗斯的学术交流日渐频繁 , 使我们有条件结识俄罗斯学界的同行 , 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同行发展成经常交流学术信息、相互帮助的朋友 。中、俄考古学家有很多共同特点 , 最明显的是所谓的“大国学者”的性格 。比如很多人学习外语的动力不足 , 这应该与祖国幅员辽阔 , 考古材料资源丰富有关 。还有一点是比较大气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尽心尽力关照 , 将参观、考察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 热心赠送最新发表的考古资料 。
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 , 我们六零后最直观的印象是北方大城市的俄式建筑、前苏联歌曲 , 还有东北特有的从俄语转化来的方言 。但是和俄罗斯同行接触多了才发现 , 很多俄罗斯学者都和中国有意想不到的联系 , 这种联系使他们对中国考古有特殊的情感 。
谢尔盖·米尼亚耶夫先生
谢尔盖·米尼亚耶夫先生是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所的著名匈奴考古学家 , 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续发掘十余年 , 完整揭露了著名的匈奴墓地——德列斯图依墓地 , 发掘出一批过去被忽视的没有地表标志的墓葬 。他在发掘结束两年后就发表了发掘报告 , 而且是以墓葬为单位完整发表所有发掘材料 。我们曾先后两次邀请米尼亚耶夫先生来吉林大学做短期访问 。2016年他请来了物质文化史所的所长拉普申先生一起来访 , 在访问期间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商讨合作 , 之后签署了合作协议 。陪两位先生去沈阳参观时 , 我特意选在沈阳站下车 , 请他们看一下当年俄罗斯人修建的沈阳站的建筑 。这时米尼亚耶夫先生对我说 , 他的父亲和母亲是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时在沈阳认识的 , 他对沈阳和中国东北有特殊的感情 。
米尼亚耶夫先生是非常有合作精神的学者 。2018年春天他再次来吉大做短期访问 , 将匈奴墓地的人骨材料交吉大生命科学院古DNA实验室做分析研究 。
2020年春天 , 我给米尼亚耶夫先生发邮件商谈翻译德列斯图依报告的事 , 老先生显得很着急 , 他说很想知道吉大的匈奴人骨DNA分析结果 , 也希望自己的其他著作也能在中国出版 。他说是在医院发邮件 , 恐怕等不到德列斯图依报告中译本出版了 。我还以为是老人家住院了一时心情不好 , 说一些悲观的话 , 所以在邮件中写了一些安慰的话 , 并承诺尽快把报告翻译完出版 。可没想到的是 , 十几天后突然传来先生去世的噩耗 。
米尼亚耶夫先生主持的德列斯图依墓地发掘至今仍是匈奴墓地完整发掘的典范之作 , 他积极促进俄罗斯物质文化史所与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的交流 , 长期担任吉大考古的英文期刊《亚洲考古》的外籍编委 。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真诚的合作精神 ,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一 2016年米尼亚耶夫先生(右)、拉普申先生参观吉安丸都山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二 2016年11月米尼亚耶夫、拉普申、科瓦列夫与吉林大学考古系师生合影
尼古拉·克拉金先生
尼古拉·克拉金先生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 是研究欧亚草原游牧帝国和远东古代历史和考古的著名学者 。2011年在乌兰巴托的匈奴考古会议后与克拉金先生同路考察 , 聊到鲜卑考古感觉很有共同话题 , 此后有了邮件来往 。他言谈很朴实 , 后来才知道他在俄罗斯考古界的名气很大 。
- 考古盗墓|你认识匈奴王阿提拉吗?它拥有多少宝藏?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秘密?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大结局|盗墓笔记真正的大结局,三叔对读者十年的承诺
- 将军墓|唐朝将军墓为何出现金代钱币?专家:盗亦有道,盗墓贼也有节操的
- 动容|发现于国外的国宝,失传了2000年,考古家破译后令人动容
- 山村|陕西山村出土唐朝公主墓,发现盗墓贼无耻行为,专家痛斥禽兽不如
- 兵马俑|世界各国考古学家都想挖,为何中国不让挖,这大墓太重要了!
- 孟姜村|云溪乡孟姜村墓葬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在衢江召开
- 专家|盗墓团伙50万炸出武惠妃墓,27吨国宝辗转海外,网友:高手
- 雕塑|法国挖出“抽象女神”,考古学家:2万年前的“人体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