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川剧皇后”沈铁梅做客中国文联《艺术公益大讲堂》分享川剧艺术魅力

“川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变脸是其中一项技法,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4日,中国文联官方网站中国文艺网最新推出的《艺术公益大讲堂》栏目里,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川剧皇后”沈铁梅精彩亮相,她结合四十余年艺术实践经验,就川剧艺术魅力与观众做了细致分享。
 公益|“川剧皇后”沈铁梅做客中国文联《艺术公益大讲堂》分享川剧艺术魅力
文章插图
沈铁梅
公益|“川剧皇后”沈铁梅做客中国文联《艺术公益大讲堂》分享川剧艺术魅力】《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是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光明网制作并推出的。旨在凝聚文艺名家共同开展网络艺术优质资源共享和知识普及,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规律的网络公益精品节目。
大众提到川剧,似乎第一想到的就是变脸。在《大讲堂》节目一开始,沈铁梅首先就变脸技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变脸作为川剧表演中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技法,确实对川剧的传播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川剧艺术远远不止于变脸,特别是它的声腔变化。接着,沈铁梅从川剧“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说起,深入浅出的回顾了川剧剧种发展史,她介绍,川剧广泛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最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
 公益|“川剧皇后”沈铁梅做客中国文联《艺术公益大讲堂》分享川剧艺术魅力
文章插图
沈铁梅在节目中示范《数桩》
作为“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在川剧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艺术形象,为广大观众奉献出《李亚仙》《金子》《三祭江》《思凡》《江姐》等一出出精彩的剧目。回顾四十余年的从艺经历,出身戏曲世家的沈铁梅坦言,父亲沈福存的言传身教,老师竞华的循循善诱,都为她今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沈铁梅介绍说,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她也将自己对于川剧的理解融入其中,并大胆地进行尝试创新。2009年她策划并演唱了《衲袄青红》川剧交响,其中既有川剧青衣、帮腔与锣鼓,又有管弦乐队的伴奏,拓展了川剧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交响作品。她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传统剧目《凤仪亭》先后以室内乐、歌剧等多种形式登上世界艺术殿堂,有力的助推了当代中国传统文艺走向世界。
对于川剧艺术人才培养,沈铁梅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我应该是一台扫描机,会把学生身上的问题一一指出来。”沈铁梅说,“要是练功上偷懒了,舞台上表现不佳,观众会认为川剧的表演水准就是这样。”而对于川剧艺术的推广,沈铁梅以昆曲为例,指出中国昆曲今天之所以有很好的市场份额,是因为白先勇先生用很好的方式推广了昆曲,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剧场观看昆曲。“同样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不好,而是因为观众不知晓。因此,国家应该培养一批传统文化的推广人才,走好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自建与推广两条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采访人员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