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淳(1423-1492) , 明代湖广省华容县(今湖南省华容县)人 , 本姓杨 , 后随姑父姓黎 , 字太朴 , 号朴庵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 , 弘治元年(1488)正月任礼部尚书 。著有《龙峰集》《黎文僖公集》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黎淳画像
在湖南华容县城河东区 , 有一条约1公里长既富古香卉色 , 又有现代情韵的狭窄小街 , 它西起华容河 , 东至岳华公路 ,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燕子瓦房 , 这条古老小街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状元街 , 它始建于明朝 , 是为纪念状元黎淳而修建的 。
从隋朝开始 ,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取仕制度 , 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 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 。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 , 第一名称为状元 。从唐朝到清朝一千多年间 , 全国共考出状元800多人 。黎淳是历史记载的唯一一位岳阳籍殿试钦点状元 , 授翰林院修撰 。
黎淳自幼抱负不凡 , 志向远大 , 才识超群 。曾作《爆竹诗》云:
自怜结束小身材 , 一点芳心未肯灰 。
时节到来寒焰发 , 万人头上一声雷 。
【包拯|1300余年来岳阳唯一的状元,两袖清风直追包拯】乡党称奇 , 自此名声大振 。明朝天顺元年 , 即公元1457年考中状元时 , 黎淳已经35岁 , 他带着妻子金氏和两岁的儿子赴京上任 , 此后终生为国家效力 , 先后担任过皇帝的经筵讲官、太子宫中的左谕德、吏部侍郎和南京工部尚书、礼部尚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黎淳手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黎淳手稿
黎淳一生追求清明政治 , 兼具“学者”与“官僚”的双重身份 。他为人正直 , 治家严谨 , 其后人被称为“清白吏子孙”;为官清廉 , 刚正不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一生的梦想 。对于社会 , 倡导“圣贤气象” , 期望“夫国家之言路 , 即天地之元气也 。元气行 , 则阴阳序而百物生;言路通 , 则闻见广而庶政理 。” 期待“圣人在上 , 言路开 , 元气行 , 而明效大验”的政治局面 。
在古代 , 吏部相当于现今中组部 , 是选拔、管理地方官员的要害部门 。当时的黎府一度门庭若市 , 各级官员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照顾 , 黎淳这个吏部侍郎自然也在这些人的讨好范围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黎淳画像
黎淳任吏部左侍郎时 , 大胆整饬吏治 , “记录贷恣贪黩者 , 罢免其官职 , 故人皆畏惧 , 不敢犯事” 。在选拔官员时 , 更是以德才选官 , 不徇私情 , 不受请托 , 即使至亲也是如此 , 一时弊绝风清 。
在南京工部尚书任上 , 有位华容同乡时任江苏华亭县令 , 为求荫庇 , 送当地特产云布给黎淳 , 黎淳挥笔在包裹上批道:“古之县令栽桑种麻 , 今之县令锦上添花 。”当即将礼物原封退回 。江苏宜兴县令谢文献 , 收受贿赂事败 , 私托黎淳出面讲情 , 黎淳道:“为官受贿被抓 , 理所当然 , 为贪吏免罪 , 非吾所能 。”
黎淳的儿子黎民安读私塾时 , 有位地方官送给民安一把制作精美颇为珍贵的“闽扇” , 价值不菲 。当民安拿回家玩耍时 , 黎淳严肃地追问扇子来历后 , 马上叫那位官吏将扇子拿了回去 。
- 这件|公孙策是包拯的最佳搭档,包拯为何要狠心含泪斩公孙?只因这件事!
- 辽宋夏金|包拯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不苟言笑,根本不受同僚待见
- 考古盗墓|历史上的包拯是清官吗?专家进入墓室后,发现盗墓贼留的8个字
- 后人|“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 真相|宋仁宗毒杀包拯?包拯坟墓被挖开后,专家发现1物,揭开真相
- 辽宋夏金|我国历史上断案能力最强的三位大佬,包拯排名最后,排第一的是名气最小的他
- 包拯|中国史上最难造反的朝代,实力挺弱,但从建国到灭亡无一起义成功
- 清官|中国古代第一清官包拯,真墓地重见天日,墓室场景让专家愤怒
- 石塔|中国现存最高一对石塔 屹立于古东方第一大港 距今1300多年!
- 辽宋夏金|历史冷知识,包拯一生未当宰相,最高职务枢密院的副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