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这是网上对于陆小曼一生概括总结的一首小诗。
诚然,陆小曼年轻的时候眉眼之美无人不知。但人至暮年,容颜逝去,风华却依旧深藏在骨子里。
这一切,都源自于自身的气质。
文章插图
一、涅槃重生,风华仍在骨子里
亦舒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从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深居简出,忘记了时间,只死死的坚守着自己的愿望。
她不再理会闲言碎语,专心整理徐志摩的文集。
陆小曼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自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再没有吸食过毒品,即使身体上剧痛难忍,也不愿意再沾染毒品。在好友的照料下,她渐渐开始新的生活。
文章插图
晚年的陆小曼曾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她的身材因吸食毒品而变得消瘦,面容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唯有眼神依旧神采奕奕。
她画画,整理文集,一颦一笑都带着淡雅随和。她看书,写字,一举一动都透着风雅气韵。
这便是属于陆小曼独有的美,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美。
正如她干女儿所说的那样:“她从不刻意修饰,更不稍首弄姿。平日家居衣饰固然淡雅,但也是十分随便。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别具风韵,说出话来又聪明又好听。”
二、以书为骨,以学识名扬天下
卡萨布兰卡说过:“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陆小曼的美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是学识堆砌出来的。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她的原生家庭。陆小曼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
文章插图
父亲陆定,虽沉默少言,但学识不凡。他早年曾到日本留学,归国后又出任民国高官。
母亲吴曼华,更是出身大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丹青诗文无不精通。
作为家中的独苗,陆小曼自小便带着父母的期许。父亲对她要求严格,时时检查她的功课。因此陆小曼自小耳濡目染的便是书香之气。
幼时她便随母亲学习礼仪、书画,年纪尚轻便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待到年岁稍长些,父亲便将她送到教会学校去学习。多元的课程和开放的氛围给了陆小曼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教会学校期间,陆小曼凭借早年跟随母亲学习的绘画功底,开始探索将国画与油画相结合。这样全新的画法,也折射出属于她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除了绘画,陆小曼对其他科目也十分热爱。她的英文、钢琴、诗歌乃至舞蹈等课程都出类拔萃。
在学识和才情浸润下的陆小曼熠熠生辉。后来徐志摩初见她时,便有这样一番感慨:
“她即使只穿上一件蓝布袍,眉目间也闪耀着一种特异的光彩。”
三、外交舞台,以谈吐获赏识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陆小曼曾在十多岁时,凭借自己智慧成功以及临危不惧的胆识,巧妙的欺瞒了前来搜查的士兵。化解了父亲陆定的危机。
这次出色的表现也为之后,陆小曼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做足了铺垫。
陆小曼未满二十岁时就做了外交官的助手,参与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在工作期间,陆小曼凭借自身多年的学识和临危不惧的态度,获得诸多嘉奖。
- 西安|临渭区29名乡村学生走进西安 感受陕西优秀文化的魅力
- 定格|张雯大雪节气随拍 清新自然定格生活魅力
- 魅力|省京剧院上演荀派名剧《金玉奴》,展花旦魅力
- 文化活动|冬游贵州 尽享非遗文化魅力
- 五龙|文物瑰宝|五龙庙的建筑魅力
- 国粹|感受戏曲魅力,传承国粹经典 ——记九江一中音乐组教师参加戏曲培训活动
- 生病|梁山没朋友的好汉,没人愿意带他玩,生病至死无人过问
- 大哥|徐志摩“双胞胎弟弟”是民国文坛大哥,长得太像连陆小曼都分不清
- 林冲|林冲生病的期间,为什么只有武松愿意照顾他
- 诸子百家|走进曲阜“三孔”感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