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高古气息扑面而来——喜读《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

【读书者说】
作者:赵平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竹简帛书 , 是近代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资料陆续公布以后 , 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 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
考古盗墓|高古气息扑面而来——喜读《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马王堆汉墓简帛部分文字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 马王堆汉墓竹简帛书一直没有完整发表 。直到2014年 , 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华书局联合推出《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以下简称《集成》) , 才首次公布了马王堆汉墓简帛的全部资料 。这部由裘锡圭先生主编的著作 , 在新拍红外彩色照片的基础上 , 重新编联拼合 , 释文注释 , 代表了马王堆汉墓简帛整理的最高水平 。该书出版以后 , 被视为战国秦汉简帛二次整理的“标杆” , 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 。刘钊先生长期担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 是《集成》整理团队的组织者和核心骨干 , 为《集成》的编纂作出过突出贡献 。
在《集成》出版六年以后 , 我们又奉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授权、刘钊先生主编、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以下简称《文字全编》) , 这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 。《文字全编》是继《集成》之后马王堆研究领域的又一丰硕成果 。这项成果是在《集成》宽广厚实的基础上完成的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集成》深度开发的延伸产品 。它充分依托了《集成》在资料储备上的优势 , 吸收了《集成》新的整理研究成果 , 同时突破了陈松长先生等编纂的《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编》的局限 , 成就了一部高质量、有特色的专题简帛文字全编 。
《文字全编》计15卷 , 分上中下三册 , 1600余页 , 堪称皇皇巨制 。通读一过 , 留下深刻印象 。我认为 , 它主要有以下特色:
其一 , 字形保真 。《文字全编》字形主体选取《集成》所用最新拍摄的红外彩色照片 , 少数保存状况欠佳的医书、医简和遣册等 , 采用先前拍摄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图版进行替换 , 确保使用高质量的照片切图 , 字形清晰可靠 。
另外 , 《文字全编》用彩色印出 , 在字形真实的前提下 , 还保留了文字原来的色彩 。打开字编 , 一股简帛原有的高古气息扑面而来 , 这与绝大多数字编不同 , 是一种令人难忘的崭新体验 。
图1
图2
其二 , 收字全面 。《文字全编》切字十余万个 , 收字头将近4000个 。收录字形以完整、清晰的为首选 , 同时兼顾不同篇目和字体 。除了极少数常见的、字形雷同的以外 , 原则上字形完整的穷尽性收集 。此外 , 还收集了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反印文和残字 。其中收录有“臊”“图1”“图2”“洋”四例反印文字形 , 这在过去字编中是很鲜见的 。可以说 , 《文字全编》所收字头、字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
图3
图4
图5
其三 , 释字准确 。释字方面 , 《文字全编》充分借鉴了《集成》的成果 。先是项目工作组“根据《集成》释文 , 对照《集成》逐字切割字形” , 后来又“以《集成》释文为底本制作《全编》释文工作本 , 并进行了数轮释文的编辑和校订工作” 。其中又吸收了《集成》出版后最近几年的新成果 , 包括团队成员的研究所得 。如将《房内记》第26行“图3”字改释为“图4”、《木人占》第24行“囦”改释为“图5”等 , 都是很好的意见 。
其四 , 隶定编排合理 。《文字全编》在《集成》凡例的基础上确定了五条隶定标准:(一)构字部件不同的异体、省体、讹体等 , 一般加以严格隶定 。(二)单字隶定从严 , 作为偏旁时隶定从宽 。(三)构字部件相同 , 但其配置方式不同者 , 皆严格隶定 。(四)常见字尽量从宽处理 。(五)某些笔画上仅有细微差别的字形 , 或者难以隶定的繁形、省形、讹形、饰笔等 , 一般不另出隶定字形 。针对某些特殊情况 , 也会采取较为灵活的处理方式 。《文字全编》编排遵循大多数古文字字编的惯例 , 主要依大徐本《说文》体例编排 。但对于重文和同形字的处理 , 在体现学术性的同时 , 尽量方便读者使用 。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 反映了编者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