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作者: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理解人有许多角度 , 各不相同 。但既要新颖奇特 , 又要系统完整 , 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 。然而 , 一个角度有这样的优势 , 那就是“饭局” , 它正好把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属性统一在一起 。“民以食为天” , 没有人能否认吃饭的重要性 , 世界上研究者众多;而如何去吃饭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 , 认真考虑的人鲜见 。英国考古学家马丁·琼斯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 , 他用一部近400页的著作《饭局的起源》系统梳理了人类饭局的历史 。读完该书之后 , 发现它不仅切入人类起源、农业起源、等级社会起源(也就是所谓的文明起源)等考古学的三大终极问题 , 而且关注到性别、阶级、宗教、文化差异等现代社会问题 , 甚至思考了人类生态可持续性这样的难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郊野聚饮图选自陕西旅游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唐壁画》
在读马丁的书之前 , 我对他的印象类似“雅皮士”(宾福德调侃考古学圈内不同群体的用词 , 指善用科技手段与术语 , 占领话语高地的研究者) 。然而 , 读完之后 , 发现马丁·琼斯在书中融入了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 结论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禁不住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 是不是我们的科技考古教错了?我们真应该学习他的人文学术素养 。马丁·琼斯的准确身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考古学家 , 他的头衔是“乔治·皮特-里弗斯科技考古学教授” , 当令人刮目相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 马丁·琼斯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一书中 , 马丁妙趣横生地回答了四个问题 。他从“人类的饮食究竟有什么特点”切入 , 答案归结到社会性 。他认为 , 早期人类是通过社会协作 , 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扩展 , 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到了解剖学上的现代人阶段 , 更进一步发展出以火塘为中心的交流圈 , 同时分享食物 。再到后来 , 社群与更大范围的社会网络不断相互作用 , 人类的饮食越来越复杂 。他强调 , 人类饮食的特点不仅具有社会性 , 而且体现出文化的社会性 。而人类的社会性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 , 它还是文化的 , 可以创造 , 可以学习 , 而且可以外化为物质材料 , 形成人类越来越复杂的物质文化 。社会性是全书的核心 , 它不仅仅指社群内部如家庭、游群等社会关系密切的圈子 , 还包括广泛扩展的社会网络 。就像在当代中国 , 尽管你只订了一份外卖 , 独自一人蜗居在家 , 一边看手机 , 一边吃饭 , 好像与世隔绝的样子 。但是从马丁看来 , 你其实仍然围绕着一个“火塘”——一个虚拟的火塘 , 与很多人一起在分享整个社会网络 。
马丁的第二个问题是“人类饮食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一个纯考古学的问题 , 早期人类饮食的变化在考古遗存与人骨化石上都有充分的表现 , 那就是人类捕获猎物的形体明显增大、人类脑容量扩大、牙齿缩小 , 高耗能的大脑要求缩小肠胃耗能的比例 , 人类炊煮技术(用火)的发展支持这样的变化 。马丁注意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项重要的发明——编织技术 , 利用罗网 , 女性也可以参与到狩猎中 , 除了猎捕小动物 , 还可以捕鱼、捕鸟 , 食谱的范围扩充到天上飞的、水里游的 。另外 , 有了编织的容器 , 人们还可以很便利地采集植物种子 。编织技术这一“温柔的杀手”由此改变了食物获取中的性别分工 , 女性在生计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
- 考古盗墓|你认识匈奴王阿提拉吗?它拥有多少宝藏?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秘密?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大结局|盗墓笔记真正的大结局,三叔对读者十年的承诺
- 将军墓|唐朝将军墓为何出现金代钱币?专家:盗亦有道,盗墓贼也有节操的
- 动容|发现于国外的国宝,失传了2000年,考古家破译后令人动容
- 山村|陕西山村出土唐朝公主墓,发现盗墓贼无耻行为,专家痛斥禽兽不如
- 兵马俑|世界各国考古学家都想挖,为何中国不让挖,这大墓太重要了!
- 孟姜村|云溪乡孟姜村墓葬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在衢江召开
- 专家|盗墓团伙50万炸出武惠妃墓,27吨国宝辗转海外,网友:高手
- 雕塑|法国挖出“抽象女神”,考古学家:2万年前的“人体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