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忠爱坊前感“利国便民之要”


赛典赤|忠爱坊前感“利国便民之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位于昆明三市街的忠爱坊 。
黄晓松摄
昆明市三市街街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 , 牌坊上除镌刻“忠爱”二字外 , 并无其他撰述 , 但熟悉昆明掌故的人都知道 , 此坊是为纪念元朝云南首任平章政事、“忠于君而爱于民”的赛典赤而立 。赛典赤治滇6年 , 博采“利国便民之要” , 推行系列革新之举 , 终逝于任上 。史载 , “百姓巷哭” , 悼念者“号泣震野” 。
一个封建时代的地方官 , 赛典赤的“利国便民之要”都有哪些方面呢?查考史籍 , 举其荦荦大者 , 有这样几项——
划清行省与王府的“权力边界” , 维护元中央的权威 。元初在云南实行军事管制 , 省级既有行省又有宗王 , 导致元中央政令不畅 。赛典赤受命入滇 , 云南宗王脱忽鲁暗备甲兵 , 以防权力旁落 , 赛典赤既没有畏缩 , 也没有以“力服” , 而是以“心服” , 化解了政治危机 。赛典赤随后奏请元中央 , 建立云南行中书省 , 明确了行省是执行中央的政令机构 , 而王府只是对行省的监督机构 , 由此权力集中 , 政出一门 , 云南从而“政令一新 , 而民不知扰” 。
体察民情 , 询“利国便民之要” 。经过多年战乱 , 元初云南已是民不聊生 , 亟待推行新政 , 但革新应当从何着手?赛典赤深入底层 , 倾听民声 , “接待无虚日 , 虽一壶浆 , 必笑而纳之 , 更厚其酬答 。由是远近翕然倶来 。”掌握了实情民意 , 革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保证 。
赛典赤|忠爱坊前感“利国便民之要”】奖农薄税 , 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 。元初 , 云南无粳、稻、桑、麻 , 赛典赤“教民播种 , 教民养桑” 。为薄粮税以厚民 , 史载 , 赛典赤曾反复与当地农民商榷租税比例 , 从每亩交纳收成的一半 , 降至三分之一 , 最后约定每亩交纳稻米两斗 , 其用心之良苦 , 至今读来令人动容 。革新的同时 , 赛典赤又从便民出发 , 没有在云南强制推行内地的钱钞 , 仍允许贝币流通 , 民皆称便 。
治理滇池 , 既管总 , 又实做 。自古以来 , 滇池就滋养着滇中大地 , 但其水患令赛典赤常常面临“池口壅塞 , 水及城郭”的危局 , 丝毫不逊于当今滇池治污的艰难 。赛典赤经过周密勘测和筹划 , 把滇池治理分成上下两段 , 亲自负责上段工程 , 脚踏实地干 , 得良田万余顷 。
赛典赤的“利国便民之要” , 集中体现了他的忠诚、担当和务实 。忠诚是其首要的政治品格 , 忠诚赢得信任 , 信任赢得支持 , 大至设行省 , 小至保留贝币流通 , 没有元中央的信任、支持显然不可能成功 。政出一门 , 权力集中 , 必然是有权必有责 , 有责必尽责 , 处理宗王危机、划清王府与行省“权力界限”、减免农民税负等 , 在一定时期内 , 都会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 , 只有把重担扛在肩上 , 排除阻碍 , 方能有成 。赛典赤还把搜集民意置于首要 。重要事务 , 不假手于人 , 一方面体察实情 , 积累一手经验 , 也能随时矫正决策中的失误 。
再一条绝不能遗漏 , 就是干净 。《元史》记录 , “夷酋每来见 , 例有所献纳 , 赛典赤悉分赐从官 , 或以给贫民 , 秋毫无所私 。”
“江南千条水 , 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 , 云贵赛江南 。”明人的这句预言流传至今 , 代表着一直以来人们对改变西南地区落后面貌的期盼 。当前 , 西南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但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任务依然艰巨 。要将现实差距转化为前进动力 , 与其“等靠要” , 不如起而行 , 与其左顾右盼 , 不如苦干实干 , 绵绵用力 , 久久为功 , 完成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 。
忠爱坊无言 , 赛典赤的“利国便民之要”至今仍不失为一个有益的资政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