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济南国际双年展”永久落户泉城 12月13日起免费开放3个月,展示以“和”为代表的中国精神】采访人员12月3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各项筹备工作均已基本就绪,将于2020年12月1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3个月。
济南国际双年展是经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山东省第一个政府主办的国际双年展活动,自2020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将永久落户济南。本届双年展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美术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济南市美术馆协办。主题是“和动力”,以艺术化的表达,展示了以“和”为代表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其中,山东美术馆将展出策展人提名作品展览,济南市美术馆将展出青年策展项目展览。展览将自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3月12日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
在策展团队选择上,本届双年展本着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气质的立展思路,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担任总策展人。此外,特别邀请了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泰丰·贝尔京博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汉斯·德·沃尔夫教授、韩国首尔美术馆总策展人高元硕组成了国际策展团队。同时,还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杨卫、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孙磊和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徐琳以及青年策展人李振华组成了国内策展团队。
艺术家选择上坚持多元化,来自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洲、欧洲等六大洲。为山东观众带来了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摄影、雕塑、影像等10余个类别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和动力”的主题下,多元化的艺术视角表达。
经过多轮审议,本届双年展共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378位艺术家共596件作品参展,其中,国外艺术家93人。包括莱安德罗·埃利希、安尼施·卡波尔、宫岛达男、徐冰、隋建国、邱志杰等世界级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将悉数亮相。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将是山东省近年来参展作品最多、展览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美术展览。
据初步统计,本次参展的作品有近一半是首次在国内展出,约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围绕本次展览主题全新创作,很多作品中都融入了济南或山东元素。而且,相较于以往的传统美术展览,本届双年展将展出大量装置和影像类作品,人工智能、虚拟与现实技术、生态艺术、沉浸式空间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作品展示中的运用,将为观众带来震撼的交互体验。
此外,济南国际双年展也致力于扶持本土新人新作,特别推出青年策展单元,与策展人提名展相呼应。该项目主要面向全国45岁以下的策展人,公开征集具有原创性和实验性的展览方案。最终,经过两轮评审,共有7个项目入选最终名单并获得资助资金完成展览。
此外,为了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观众新观展方式的潮流需求,本届双年展将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展示展览内容。青年策展项目中除7个入选实体展览的项目外,还有12个提名项目将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向观众展出。策展人提名展除在山东美术馆的实体展览外,还将以“云展览”的形式进行永久性的网上展示。
作为首个在济南落地的双年展项目,双年展将在哪些方面与济南这座城市产生关联,展览的成功举办能为济南带来哪些改变?对此,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静介绍,双年展与举办地密切相关,这种关联不仅是文化的,更是全方位的。首先,双年展紧紧依赖于所在城市的资源,包括文化底蕴、学术力量、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其次,举办地以双年展为依托增强自身文化实力,丰富本土艺术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者可谓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济南,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泉城”之美誉,是儒家文化、孔孟思想的交汇地。“泉水文化”“名士文化”“二安”文化等众多文化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本届双年展主题是——和动力。“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和而不同”,“和”既体现了多样性又体现了包容性。“我们也真诚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当代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兼容并蓄,更加时尚多元、更加鲜活生动。”孙静说。(范俐鑫 李晓彤)
- 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之前,国际局势发生哪些变化,对日军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庆祝|市博物馆开展活动庆祝国际志愿者日
- 商标|央视的镜头里有它们——东方美谷亮相国际商标品牌节
- 大赛|时尚设计与汉服文化跨界融合第四届中国国际配饰设计大赛完美收官
- 国际|前出师表国际诗篇3
- 三亚|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
- 赵军|祝贺赵军荣获[香江资讯网]国际文艺界2020年度十大文艺模范人物
- 残疾人|【新城新闻】“不忘初心 与爱同行”国际残疾人日文艺汇演
- 会奖|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又双叒叕获奖了
- 中国|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