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识|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德识识字创始人孔祥娟的教育探索之路


 德识|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德识识字创始人孔祥娟的教育探索之路
文章插图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4日讯 (采访人员 徐建彬 寇亚群) 《易经》是我国的群经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宝藏!山东鹏翔教育董事长孔祥娟用自己20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积淀,历时5年,将易经原文与中国经典的国学知识、传统元素有机结合,独创了德识识字教育法。
《大戴礼记·保傅》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说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秉性一样,会自然而然地呈现。所谓“一树百获”。德识识字正是紧紧抓住了幼儿学习这一黄金时期,让孩子从小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为孩子的心灵勾勒出知书达理、智慧儒雅的生命底色,从而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受家庭氛围影响 立志当一名老师
孔祥娟出身教师家庭。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在当地德高望重。从小跟在父亲身旁,耳濡目染,孔祥娟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长大后要当老师的种子。
说起童年经历,有一件事儿让孔祥娟印象很深刻。
德识|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德识识字创始人孔祥娟的教育探索之路】父亲毛笔字写的特别好,每逢过年的时候,整个村里的春联儿全是父亲写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但父亲给人写春联,从没收过一分钱,倒是跟在一旁的孔祥娟,回家后口袋里准会装满了各家给的糖、水果等零食,那个年代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当时还小,也不懂什么大道理,由于父亲的原因,就觉得当老师特别好。”孔祥娟告诉采访人员,后来上了小学、中学,慢慢懂事,看到父亲由于带的班级多,在家里批改作业到深夜,节假日把学生集中到家里补课,等等,才明白教师这个行业的艰辛。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更加坚定了孔祥娟长大后当老师的志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专的录取录率相当低,中学考中专的难度,甚至要比今天的大学“985”、“211”还要难。
好在孔祥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她顺利考上了中专,选择了教育专业,立志毕业后当一名教师。
十几年幼教生涯 不断探索教育方法
中专毕后,孔祥娟如愿选择幼教事业,从幼儿园老师到园长,一干就是十几年。
多年的执教过程中,她发现在孩子、家长以及家庭教育方面都有很多问题。
孔祥娟告诉采访人员,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说脏话,有的孩子自私,有的孩子自我,还有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差,甚至有暴力倾向等等。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无不顺受……正当于蒙’其实,所有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古有《墨杯丝染》染成黑色洗白难,还小的孩子没有这个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分。”孔祥娟说,“可是我们的孩子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这里面有家庭教育、家长的原因,也有幼儿园教育的原因。”那时,孔祥娟就萌生了自己要编一本书的念头,让孩子能在幼儿阶段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心智开发。
于是孔祥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编写了一本国学类的少儿读本,既能教育到孩子,还能引导到家长,既能让老师在学校里教,也能让孩子回家跟父母一起学。
读本一经推出,反响非常,受到家长们好评。孔祥娟干脆找到打字社,印了一批小册子。“当时一共印了大概四千多册。”她回忆。
这一次的的经历,可以说是孔祥娟对幼儿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正当她准备大展身手,作为一番的时候,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孔祥娟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与丈夫一起回到山东老家,开始为生活打拼。
不忘初心 只为那份难以割合的情怀
回到山东老家最初几年,孔祥娟上过班,开过店,跟人合伙卖过家电,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虽然不用为钱的事发愁了,可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觉得心里没个着落,不踏实,生活象是缺了什么似的。”孔祥娟说,这种感觉是她当了这么年老师从来没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