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亭的古往今来
武冈人网:蛤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迎春亭(宋:刘摰)
【民俗|武冈迎春亭的古往今来】亭接东风近晓霞 , 几多和气到萌芽 。
也知当日迎春意 , 不为松筠只为花 。
武冈“迎春亭”地名的来源 , 顾名思义 , 自然是因为一个叫“迎春”的亭子 。
但这亭子不光现代的人绝没有见过 , 估计就是迎春亭本地人也鲜有人知道曾有过这样的一个亭子 。
因为这亭子早在清朝时期就已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消失 。
迎春亭不知何时所修 , 只知修建年代极为久远 。
《康熙武冈州志》、《乾隆武冈州志》均没有记载迎春亭的任何信息 , 而《嘉庆武冈州志》只记下了迎春亭的位置及重修的年代:“迎春亭 , 东塔寺旁 , 嘉庆二十一年 , 咸宁许绍宗重修 。”许绍宗 , 湖北咸宁人 , 时任武冈知州 , 为武冈的父母官 。
《同治武冈州志》上也只有重修的年代 , 并且说迎春亭“已圮”:“迎春亭 , 东塔寺旁 , 嘉庆二十一年 , 咸宁许绍宗重修 , 今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圮”即“倒塌、毁坏”之意 , 也就是说 , 在清朝同治年间 , 迎春亭已经倒塌毁坏 , 不复存在 。
关于“迎春亭”的记载 , 武冈地方志上所载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 , 那么 , “迎春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亭子?它为何要取名“迎春亭”?
或许有人会说 , 武冈历史上不知修建有多少亭子 , 修建亭子只不过为了休憩、景点装饰之用 , 文人墨客为亭子随意取的一个个名字 , 似乎没多大实质意义 。
但不然 , 据我从古旧书籍中找到的资料看 , “迎春亭”是一个“功能性”的亭子 , 也就是说 , 它有“迎春”之用 。
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 , 故于立春日 , 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 , 迎接春季到来 。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 , 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 以迎春于东郊 。”郑玄注:“迎春 , 祭仓帝灵威仰於东郊之兆也 。”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 , 迎春于东郊 , 祭青帝句芒 。车骑服饰皆青 。”
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 , 率士绅僚佐 , 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 , 谓之“迎春” 。
武冈迎春亭所在地正是位于城东郊 。是原城东区 , 新东乡所在地 , 近年来合并头堂乡后称为迎春亭街道办事处 。
明清时期 , 由武冈官员领头的“迎春”仪式每年就在武冈城东如期举行 。
武冈古代的迎春仪式颇为隆重 。
立春的头一天 , 官府的老大会率领大小官员去城东的郊区迎春 。迎春仪式很隆重 , 前头是武冈的官员;后面是商人及武冈富绅组织的表演团队 , 边走边“装演故事” , 我想这“装演故事”可能包括武冈的祁剧、阳戏、走马灯等带故事性的表演 。(《同治武冈州志》载:“立春先一日 , 长吏率僚属迎春东郊 , 各市户装演故事随行 。”)
迎春亭除了作为一个迎春仪式举行的场所 , 还兼着“接官亭”的作用 。
古代官员从邵至武走的都是湘黔古道武冈东大路段 , 这也是当时邵阳至武冈唯一的“官道” 。从邵阳至武冈每隔十里有一官驿 , 共十五个驿站 。依次是:紫阳铺、长水铺、古塘铺、龙潭铺、黄桥铺、车林铺、西桥铺、山塘铺、大塘铺、荆竹铺、斗溪铺、双井铺、石羊铺、赤溪铺、赤土铺 。
石羊铺即现在的三堂(塘) , 赤溪铺即二堂(塘) , 赤土铺即头堂(塘) , 过了赤土铺便是迎春亭 。(注:“堂”是“塘”之误 , “塘”即“塘汛” , 为官方传递紧急军情所置 , 每十里一设 , 利用了以前的邮传铺 , 只是增加了人员而已 。)
- 活动|吉时到送王船迎来新生活 上周举行“送王船”民俗活动
- 留住|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孟海镇民俗博物馆开馆
- 民俗|民俗!这批男子一上场,一下子令莆仙人的眼睛一亮!
- 民俗|满族舞蹈展现满族曾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 民俗|老照片:这是昔日的湖北仙桃,这些地方有多少人还记得?
- 民俗|人类“握手”礼仪至少大于8000年?谈谈握手礼仪溯源与注意事项!
- 民俗|正逢天坛建坛600年 辛丑年《祈年历》对外发行
- 思源民俗博物馆|广西一老人11年花8000多万创办民俗博物馆
- 民俗|草台戏、滩簧、踏白地……松江老底子的这些传统民间文艺,你知道吗?
- 民俗|我国有一个姓氏,人口达700万,却不在百家姓之内,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