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译文】
万物各有依托 , 只有孤云无依无凭 。昏暗降临时 , 孤云便消逝于虚空 , 何时能再见它的余辉?清晨云霞驱散夜雾 , 众鸟结着伴飞翔 。那只行动迟缓的鸟儿缓缓飞出树林 , 没到傍晚便已飞回 。我量力而行甘守贫贱 , 怎能没受过饥寒呢?如果这世上没有知音 , 那也就罢了吧 , 用不着悲伤了 。
【小识】
本诗陶渊明吟咏“贫士” 。这个“贫士”指谁呢?从诗歌来看 , 是陶渊明自己 。陶渊明既然下定决心辞别官场 , 那就意味着断绝了俸禄来源 , 必将选择清贫的生活 。对此 , 陶渊明心知肚明 , 早有准备 , 也安贫乐道 。既然如此 , 那还为什么要写“贫士”呢?因为陶渊明也心有不甘 。归隐之初 , 他衣食无忧 , 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 但当家遭火灾之后 , 当那浅薄的积蓄告罄之后 , 陶渊明的生活便陷入困顿之中 , 他躬耕自资 , 却生生乏术 , 以致贫病交加 。他曾经因为断炊而乞讨过 , “饥来驱我去 , 扣门拙言辞” , 他曾因重阳节无酒可饮而无可奈何 , 以致有“白衣送酒”的故实 。“夜中枕席冷”“夏日常抱饥” , 成了陶渊明晚境生活的常态 。
试想 , 对于一个将田园视为生命乐园的人 , 当他面对着这样贫病、冻饿接踵而来的田园时 , 会有多大的心理落差?当理想中的生命乐园变成煎熬时 , 陶渊明已经很难再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和潇洒了 , 曾经沧海 , 心绪失落 , 也成了陶渊明晚境诗歌的主题 。所以 , 他一再写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谋道不谋食 , 因为他得用这样的古训说服自己降心顺志 , 不然 , 他没法给自己的选择一个有说服力的交代 。当然 , 他也明白 , 这是他的选择 , 得他自己来买单 。
基于这样的认识 , 我们再来分析这首诗 。陶渊明说 , 世间万物各有所托 , 为何孤云就无所寄托呢?当孤云在太阳落山时分消失 , 何时才能再见它的神采呢?言下之意 , 陶渊明不过就是一朵飘零天幕的孤云!当朝霞满天中 , 群鸟结伴飞翔时 , 这群鸟是何等的欢快自在啊!它们享受着成群结伴的欢畅 , 日夕忘归 , 可是 , 那一只老病的鸟儿 , 由于能力有限 , 迟迟出林 , 早早归来 , 它享受不了成群结伴的欢畅 。言下之意 , 陶渊明不过是一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能力有限的老病的鸟儿!我也该量力守拙啦 , 破败的故园就是我的归宿 , “饥寒饱所更” 。但是 , 陶渊明也有陶渊明的原则!与其混迹于纷乱的云海 , 侧身于呼朋引伴的鸟群 , 还不如孤芳自赏、高自标置呢!因为 , 这个世界知音太少 , 能真正懂陶渊明心思的人 , 少之又少 , 既然这样 , 那还说什么呢?还悲哀什么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执着 , 陶渊明的认真!
辛苦归来的田园里 , 无人可与谈心;甚嚣尘上的官场里 , 知音世所稀 。尽管身处破败荒芜的田园 , 但是 , 骨鲠的人格、高傲的个性不改 , 没有知音 , 宁缺毋滥!这是恬静自处的陶渊明向世界的宣告!是高傲的人格向世俗社会的宣告!也是深入骨髓的魏晋风度向世俗的挑战!尽管这个挑战显得天真、稚嫩 , 但其象征意义是巨大的 , 他在给后世卑微的士大夫壮胆 , 给所有特立独行、向道而行的人镇胆!
当然 , 我们还能从这首诗里解读出陶渊明晚年孤独的思想底色 。“解颜劝农人” , 他与村民“言笑无厌时” , 但说到底 , 农人无法深入到陶渊明知音的层面 , 陶渊明渴望知音 , 却仍然没有知音 。于是 , 他陶醉于酒 , 欣赏于菊 , 蔑视时世 , 神交古人 , 感慨时不我遇 , 也只有在这个孤闭的世界里 , 他才能暂时地忘情物我 , 块然自足 。由此 , 再去思考陶渊明的嗜酒如命 , 尤其是越到晚年越嗜酒 , 以致于家人要他戒酒 , 再去思考陶渊明诗歌的“篇篇有酒” , 其根本目的 , 不过是“寄酒为迹”(萧统《陶渊明集序》) , 不过是在酒的陶醉中寄托那委婉、隐曲又固执、刚正的心迹!(萧寒)
- 诗词歌赋|朱熹所称道的两个才女一个是李清照,另一个才女是谁?
- 诗友|清风|致一位诗友
- 诗词歌赋|“异域”角度看唐诗——初盛唐诗歌中的西域与岭南
- 诗词歌赋|观宋填词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出自方岳诗词
- 诗词歌赋|孟国栋 孙晓磊丨也说“衡阳雁”
-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 诗词歌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用雨霖铃写尽成年人离别之苦
- 诗词歌赋|元稹大雪节气诗解读:积阴成大雪,依依惜暮晖
- 诗词歌赋|汉代无名氏的冬日相思:前日风雪里,故人从此去
- 诗词歌赋|“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独一房”是什么意思?房姓的祖先来头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