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萧晓阳丨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醉心林泉的空灵之境
“姚门四弟子”梅、管、方、姚与刘开都有山水之作 。梅曾亮为一时文坛魁首 , 其山水篇章别有逸趣 , 岭西山水之文多源于梅曾亮 。而吴德旋授吕璜作文秘诀 , 谓“方望溪直接震川矣 , 谨严而少妙远之趣”(吕璜《初月楼古文绪论》) , 于前人之得失所论尤深 , 故“岭西五家”之文多清新妙远意趣 。
刘开为姚门高足 , 山水之文清新自然近于画图 , 自乾嘉以来罕有 , 写怪石乱泉 , 状碧波烟云 , 往往能得山水之神 。梅曾亮为文丽藻彬彬 , 有峻洁高远之风 , 于闲逸之趣中深悟自然之理 。《钵山余霞阁记》于登览中顿悟“文之在天地 , 如云霞烟景焉 。”弟子龙启瑞、朱琦、王拯等为文不废骈俪之语、藻丽之辞 , 写景状物别有逸趣 , 形成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图 。“岭西五家”中 , 吕璜曾承吴德旋謦欬 , 记叙之文多图序 , 或摹写画境 , 或即景议论 , 时有清新淡远之趣 , 不乏遣怀之意 , 为岭西诸家山水文章之先导 。龙启瑞之文叙事与描摹结合 , 意在文外;虚实相生 , 穆若清风 。彭昱尧或写方塘潆漾之状 , 或说深步水涓流入海 , 写景与理趣相融 。朱琦殊少山水之作 , 文章中仍可见清奇之风 。王拯山水之篇文笔细腻 , 情在其中 。看山之文述天下奇观 , 而山之形态各异;观水之文写湖水清泉 , 而水之丽景不同 。《游天湖山记》记天湖胜境:“坐涧侧磐石上 , 观泉水从足下过 , 盖油油然 。涧绝崖起 , 泉复怒 。”“湛然深碧 , 凝流若不动者 。”文章描摹的景物涧石、绝崖、瀑布、流泉清新明丽 , 真切可感 。岭西写景文清新秀美 , 寻常景物“一入曲思 , 便幻出如许灵境”(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五) 。作家以诚挚之心描摹山水 , 笔下风物沁人心脾 , 便生出别样灵境 。岭西古文绘声绘色的文辞、自然真挚的情感已经突破了桐城派早期文章的清真雅洁之格调 , 开启了清代山水之文新风尚 。
诗词歌赋|萧晓阳丨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方东树像资料图片
梅曾亮及岭西作家的写景之文渐离学人义理之辩 , 超迈前人 , 将丽藻融入桐城古文“义法” , 借山水抒怀 , 文境空灵 , 如别有逸趣的山水图画 。
诗词歌赋|萧晓阳丨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新奇瑰丽的荒远之境
近代后期的游记与此前的山水之文不同 , 多记述异域山水之神奇瑰丽 , 往往不仅描摹山水 , 也记风土人情 。此类文章绮丽自然中又融入神秘笔调 , 形成了独特的奇幻之境 。曾国藩弟子之文则时见奇思 , 黎庶昌东游、游欧诸篇尤有瑰丽之致 。
自清初至光绪间 , 桐城派文人写景之文往往取境于寓所见闻、名山秀水 , 少有记述荒远幽境者 。巴陵吴敏树文风别具一格 , 写景记事不离洞庭湖山而境界自远 。至郭嵩焘及曾门弟子之游记则多述域外见闻 , 令人耳目一新 。黎庶昌所记日本及欧洲山水胜境尤为详尽 , 多写域外奇特瑰丽景致 。《西洋游记》诸篇之景致如《山海经》中山川之邈远 。其《卜来敦记》述滨海胜境卜来敦处处新奇怪异:“四洲之物 , 奇奇怪怪 , 无不毕致 。”“浅草平沙 , 绿窗华屋 , 与水光掩映 , 迤逦一碧而已 。”文中所记之沧海石岸、玻璃鱼池、海中长桥、浅草沙岸 , 令读者仿佛置身海市蜃楼之中 , 感受到英伦光怪陆离的海滨奇景 。而薛福成欧游所记自然新奇 , 述异之作写古墓之神秘 , 记枯松之新芽 , 说旋风扬沙 , 也往往奇幻悠远 。张裕钊《游狼山记》叹“天地四时变移 , 眇若坠叶与飘风” 。《游虞山记》见“云海豁开 , 杳若天外” 。虽在东南烟柳繁华之地 , 也觉有遗世独立之邈远 。至马其昶与妻弟姚永朴、姚永概之文 , 同记西山精舍 , 而各饶情韵 , 异于桐城古文前期清真之风 , 点染山水如在目前 , 取境幽洁似黎、薛 , 然不复为荒远之境 。现代散文如诗如画的空灵境界里往往有这样的气息 。方令孺《山阴道上》“静静的黄昏”、张漱寒《心灵的灯塔》“如流水在汩汩低唱”就流淌着桐城后期古文幽雅的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