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导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而怼人这件事情上,中国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其中既有慷慨陈词而痛骂的,更有哪些利用智慧而幽默讽刺的。比如,特别爱给别人起外号的苏东坡,显然就是属于后者。而做《离骚》而投江的屈原,自然属于前者。而对联,是能够兼具上述两种“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文章插图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皇帝本就是一个喜欢对联的人(当然,历史上确实也喜欢,不过水平不高......)有一天,他想到一个上联“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自以为是绝对,而此时纪晓岚站了出来,应声答到“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同样还是纪晓岚,一次,一位太监刁难于他“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j纪晓岚此时可就不客气了——“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否?”
 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文章插图
除了纪晓岚以外,中国历史上会玩对联的文人数不胜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怼”而成为了千古名联。比如诗仙李白,一日,杨国忠要和李白玩“三步联”,顾名思义,也就是要在三步之内对出下联。他的上联是“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李白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他看杨国忠即将迈步计数,当即给出下联“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这给杨国忠一顿臊,以“猴儿”讥讽李白不成,反而落了个“畜生”的称号。
 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文章插图
一代文豪苏轼与佛印法师私教甚好,有一次他们在河边观景,看到有狗在啃着骨头,苏轼于是戏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本身虽然是和尚,那也是满腹经纶之辈,当即把写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进河里——“水流东坡诗(尸)”
 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文章插图
当然,这些好玩有趣的对联只是中国对联文化中的一朵朵浪花,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非常严谨和严肃的文化种类。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易经》,中国自《易经》起,对偶的形式就常常使用和出现。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这些就是古代小学生们要背诵的“九九乘法表”。实际上对联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除了上下联要在词义上相对应以外,音律的平仄也很重要。对联本身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用现如今的哲学框架去看,可以被称之为“对立统一规律”(毛主席《矛盾论》讲的其实也是这个),从艺术上来看,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对——蕴含“怼人”技巧的中国传统文学
文章插图
随着几千年的发展,对联本身演变出来的形式非常多样化,也开始运用到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对偶”“律偶”“骈偶”,比如“满招损,谦受益。”就属于对偶,“骈偶”指的是连续对偶通过排比使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律偶”指的就是格律诗中的对偶句。比如诗圣杜甫的众多作品都有使用。对联本身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古代文人们的智力游戏,但是这种智力游戏在我们现如今看来也是非常优雅的,而现如今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又有多少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优雅”这种概念呢?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