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温玉波家庭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 温玉波|传“家之道”立“国之本”】 温玉波家庭无疑很好地践行了“国之本”这一内涵:家庭中,处处洋溢着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透过温玉波的家庭之“道”,呈现的不仅是一个和谐文明的幸福之家,也折射出新时代的社会变迁。
文章插图
温玉波夫妇。
妻贤夫安,家庭“内外兼修”
“再走几步,我可就赢了。”
“这次是我大意了,看下一局我怎么赢你!”
午睡醒来,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在沙发上相对而坐,“杀”上几局跳棋——这样惬意的场景是71岁的温玉波和老伴付焕霄的生活常态。但在年轻时,这只能是奢侈的想象。
“那时候别说两人下下棋了,连说句话的时间都不多。他太忙了!365天,有300天在外面,天南地北地跑。”付焕霄笑着说道。
“是啊,这个家多亏了有你,这么有爱心、有耐心、有孝心,我才能安心地干工作。”温玉波由衷地接过了话头。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沉淀的是走过岁月的从容。1974年,25岁的温玉波支援“三线”建设,从辽宁省丹东市来到石嘴山,先是在原乌兰矿采煤,后来被调入原贺兰山铁合金厂干起了供销工作。
跑销售的日子,常年奔波在外,用付焕霄的话说,就是“365天有300天在外面”。那时,企业积压了一大批硅铁,然而销售艰难,眼看临近年关,职工工资都发不下来。作为从工业重地东北走出来的人,温玉波毅然决定回老家东北闯市场,为企业打开销售渠道。他背着样品赶回东北,一家家向硅铁用料单位推销产品。整整52天,遭冷遇,接连碰壁,但他没有气馁,屡败屡战,终于拿下了一张来自沈阳铸造厂的300吨硅铁的大订单。
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温玉波也愈战愈勇,全国各地马不停蹄。他的爱岗敬业出了名,事迹上了报纸,他破格提拔……这一切,得益于家中有个贤内助。
勤俭持家,秉持孝老爱亲
1976年10月1日,付焕霄、温玉波喜结连理。
“我们是一个单位的。他工作起来一心一意,常年在外面跑,没少遭罪,所以从嫁给他那天起,我就知道,要支持他的工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家里人日子过得好,不让孩子们受委屈,不让老人受委屈,大事小事都不用他分心。”付焕霄说道。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她侍奉婆婆如亲母。婆婆贫血,她便想着法地给婆婆增加营养,每天早上,都要给婆婆冲一碗糖水蛋,几十年从不间断。婆婆爱吃海鲜,她便省吃俭用挤出钱来给婆婆买海鱼吃,她自己只吃鱼尾、鱼骨架,以至于少不更事的女儿在作文里这样写:“我的妈妈特别抠,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别人喜欢吃鱼肉,她却喜欢吃鱼尾、鱼骨和鱼刺……”每年婆婆的生日她都不会错过,为婆婆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添一件新衣,一家子热热闹闹……
“对婆婆我是打心眼儿里心疼。她这辈子不容易!从小没父亲,跟着母亲长大。生了玉波不过3年,丈夫也没了。一个寡母带着孩子,吃了多少苦!看她瘦瘦小小的,个子不到一米五,看着就心疼,就想好好孝顺她,让她健健康康,多享几年福。”付焕霄说道。
事实上,儿孙孝顺,家庭和顺,生活无忧,老人得以延年益寿,年过百岁方寿终正寝。
上行下效,传承优秀家风
对待儿女,付焕霄以自身为榜样,教会孩子们孝顺长辈、尊敬师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传承着良好的家风。
“儿子温涛小时候常被街坊四邻叫‘小活雷锋’,特别乐于助人。看到邻居爷爷奶奶买菜回来,总是主动拎菜,帮他们送回家。”付焕霄骄傲地回忆道,“有一次,他去外面玩,抱着个西瓜回来了。我很奇怪,就问他‘哪来的’,他说是一个奶奶给的,然后就领着我去找那个奶奶。那个奶奶看见我就给我说,‘你家孩子真懂事!看见我在这卸西瓜,就上来帮忙。西瓜卸完了,我就奖励他一个西瓜感谢他,他还不要呢。’哎呀,这样的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