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英国有一项横跨70年的纪实追踪 , 从1946年开始 , 记录下近7万个孩子不同的成长轨迹 , 试图寻找出让孩子优秀背后的原因 。
调查前期 , 如预期的那样 , 五代人的调查数据揭露出扎心真相:
孩子的成长成就受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影响 , 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庸 。
然而在调查中后期 , 另一份数据揭示:
仍有2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 最终能够突破家庭环境限制 , 成功逆袭 。
改变孩子命运的关键是:他们拥有从小会陪着长大的父母!
虽然父母收入不高 , 但他们用最大的可能关心着孩子 , 这样的家教环境让孩子变得自信而又勇敢 , 有勇气和闯劲去改变自己的未来 。
作家莫言说:孩子的优秀 , 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时 , 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
你是一个陪着孩子长大的父母吗?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文章插图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文章插图
“陪”的不是时间 , 而是关系
朋友圈曾经有一句刷爆父母眼泪的抱歉:孩子 , 对不起 , 放下工作养不起你 , 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可孩子到底要什么?很多父母 , 却似乎没有认真问过孩子 。
我有一个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 , 她曾经跟我说起过一件略带心酸的小事 。
有一次 , 幼儿园搞活动收集孩子们的心愿 , 让老师们感到意外的却是 , 孩子的愿望五花八门 , 很多都与父母有关:
希望妈妈能够早上陪我吃好早饭去上班;
希望爸爸下班回家早一点 , 不要经常加班;
希望爸爸妈妈周末一起带我出去动物园……
不是好看的衣服 , 不是好吃的零食 , 也不是有趣的玩具;渴望得到与父母相处的亲密时光 , 原来这才是孩子心底最真的心声 。
家长拼尽努力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 , 到头来 , 却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东西 。
也许有家长会说 , 那是因为孩子小 , 他们还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 。 但 , 为生计奔波与陪孩子成长之间 , 不是一件非此即彼的事情 。
如果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 , 你会发现 , 其实他们要的并不多 , 也许只要一个拥抱 , 只要片刻亲密相处 , 亦或是一句安慰的话 , 一个暖心的眼神 , 都能成为孩子心底温暖记忆的感动 。
想起成都11岁男孩浩宇 , 他用写纸条的方式与身为高中班主任的父亲整整沟通四年 。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文章插图
“爸爸 , 我已经记不清上次你带我去看电影已经有多久了……”
“爸爸 , 你明天能不能早点回家教我数学题……”
“爸爸 , 老师表扬我做对了奥数题 , 你别忘记看……”
“爸爸 , 你的眼中布满血丝 , 要注意休息……”
孩子的喜怒哀乐 , 通过纸条告诉父亲 , 而父亲深夜回到家的第一件事 , 就是看一看孩子的留言 , 然后给孩子回信 。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文章插图
薄薄的纸片 , 串起的却是厚厚的父子情 。
即便父亲陪伴的时间不多 , 但父亲的用心 , 孩子却尽收心底 。 在孩子的字里行间 , 你看不到他的怨言 , 更多的是对父亲的理解和心疼 。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武志红老师说的:生命力如果被看见 , 才是好的生命力 , 才能有创造有向上
生活纵然有千般万般无奈 , 然而作为父母 , 我们却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温暖 ,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孩子成熟、长大 。
真正的陪伴 , 不止是时间维度上的考量;真正的陪伴 , 是要用爱先去温暖亲子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