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出于体例上的要求,《汉书》所记史事有百余年与《史记》重叠。经过明智的考虑,班固大段大段地照抄《史记》,不料因此为轻视班固的人们找到了口实。事实上,仅仅是《苏武传》一文,就足以使那种观点失去依据。它指明班固虽略逊于太史公,但相去亦不远。古以班马并列,淘非妄语。
 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文章插图
《史记》中涉及到苏武出使的,只有一处二十五字,司马迁应该没有活到苏武归来。《汉书?苏武传》无所依傍而洋洋大观,记叙苏武出塞事迹尽其曲折奥妙,文辞典赡,境界深沉,情节多变,终成千古名篇。而苏武热爱祖国、九死未悔的形象,也终于由此永活人们心头。后世又有《苏武牧羊》一曲,低回沉吟,如泣如诉,闻之使人枪然。
 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文章插图
苏武出使,所历艰辛,真是千难万险。总的来看,大抵有三大关:苏武出使的缘由是这样的:公元前100年,匈奴新领袖即位,他想搞好国际关系来安定自己的统治地位,便和汉朝来套近乎。汉武帝派苏武、张胜、常惠等百余人出使。未料到后来,也许是匈奴又觉得汉朝这张牌不够有力,对苏武等漠然相待。恰遇此时虞常等人想谋叛匈奴,虞与汉朝副使张胜本来相熟,于是相约起事,事未成而谋泄。苏武本来丝毫不知此事,听了张胜的叙述后,觉得大是不对。大案果然牵连过来,有令让苏武去对质。苏武觉得屈节辱命,无面目归汉,引刀自杀,被人抢救,气绝半日方苏。而参与密谋的张胜在对峙中投降匈奴,匈奴胁迫苏武也降,苏武屹立不动,斥指大骂。猝然临难,该负责的人不敢负责,不该负责的人却挺身而出,坚韧不拔。这种时 侯最可考验人心。
 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文章插图
苏武于是被放到大地窖中,绝饮食。正好天下雪,苏武拿皮衣上的羊毛和雪吞咽,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把他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下奶,你就可以归国了。”在无人烟、断粮少食的荒原上,顶着刀子似的寒风,苏武寻掘野鼠所储存的植物果实作食,而终日不离代表汉朝的符节,起卧放羊全持在手上,以至符节上的毛缨全部脱落。这种生活绵延总有近十年。如果说抵御突如其来然而短暂的苦痛已属不易,那三千多个无衣无食贫苦之极的漫长日子更加难熬,更能见出一个人的铮铮铁骨。
 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文章插图
与苏武原是同事的名将李陵兵败降匈奴,惭愧不敢与苏武相见。很久之后,受单于命,李陵来到北海,以人情劝说苏武,说:我初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背汉,老母又被抓拿,惨状不堪言。日久了,悲痛之情渐减,而转念想人生如朝露,何必长久自苦如此!你的哥哥长君为皇帝侍车,一日撞车辕折,得罪自杀;你弟霜卿因皇帝让他迫捕案犯未得,惶恐服药自杀;我来时,你的老母已过世,我还送葬到墓地;你的夫人还年轻,听说已经改嫁;你的两个妹妹与两女一子,存亡不可知。当今皇上喜怒无常,无罪被诛灭的大臣已有十余家。你这样苦苦撑持,究竟为何?苏武昂然答曰:“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遗憾。”李陵盘桓多日,见苏武志终不可移,不禁长叹曰:“我之罪,上通于天l”泣下沾襟,诀别而去。历十九年,苏武终得归汉,强壮之年出塞,及还,须发悉白。后人有诗曰:“独有杜陵留浩气,忠全使节世无双。”
 见证|人生在世,自有真意长在,苏武就是最好的见证!
文章插图
如此残酷的遭际,如此高尚的气节,本文还要说他幸运,实在显得有些没肝没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观照,说苏武幸运也未必全无道理。因为他历尽艰险十九年,毕竟修成“正果”:先是能功成归国,被汉昭帝封为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属国;再是被班固采入《汉书》,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而在汉朝历史上,汉使被匈奴所留者,决不止苏武等人。先是长史任散(公元前119年),再是郭吉(公元前110年)、路充国(公元前107年),郭吉也曾被放逐到北海,而路充国归,苏武才出使,他们在《汉书》中只有寥寥几字提到。与苏武同时出使的有百余人,归时只剩九人,其中五人的姓名在《汉书》中根本无从得见。他们的忠烈也许并不逊于苏武,而在茫茫的历史大海中,他们只如转瞬而逝的泡沫,杏无影踪。更必须提到的是,《汉书?苏武传》明言:“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可见匈奴许多使者也被强留于汉朝,他们中定有一些也坚持忠于自己的祖国,但是出于民族原因,这些事迹根本未被史书收录。一荣一枯,一宠一辱,相去岂可以道里计!所以说,苏武之成为爱国的代表人物,与被采入史册的幸运岂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