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有点钱 有点人 有点难


 中国音乐|有点钱 有点人 有点难
文章插图
 中国音乐|有点钱 有点人 有点难
文章插图
◎温馨
原创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结束了北京站的演出,给观众和从业者均带来了惊喜。作为一部由全本土班底创作的新剧,满足了好听、好看、好玩的超高完成度。该剧亦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剧产业阶段性的成果体现,作为一次成功的创作尝试,我们几乎可以从中窥见,中国音乐剧整体大环境已经逐步呈现出有剧场、有点钱、还有点人的面貌。
首先是这部作品的创作策划和制作水平。当前国内音乐剧界明显已出现了对市场和艺术均具有一定把控能力的专业制作团队。网剧《灵魂摆渡》作为初代网剧中的佼佼者,拥有良好的粉丝基础。音乐剧制作团队以热门网剧为蓝本进行IP改编,保证了起始的市场认知度,同时于毅作为原网剧演员回归舞台的加盟,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剧观众圈层,也为这部大制作剧目注入了优势基因。
音乐剧相较其他舞台艺术,制作耗资更大。在产业化程度极高的英美两国,一部音乐剧的制作费普遍几百万美元起步。我们不反对小工作室的多样化尝试,但成功的音乐剧作品的确并非一般制作团队可以实现。此外,音乐剧选角、音乐、舞蹈、服装、舞美和排演也相对复杂。从《灵魂摆渡之永生》的最终呈现上看,它在各方面达到了水准之上。这既是制作团队专业意识和诚意的体现,也是整个中国音乐剧行业“趟路”至今,在学习交流、知识储备、人才培养三个关键层面上沉淀的成果。
尤为可圈可点的是这部音乐剧的创作者思考了真正适合中国音乐剧的呈现方式。即便是音乐剧发展相对繁荣的日韩,也未敢言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原创音乐剧的真正样貌。国内原创音乐剧发轫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尝试。放眼国内市场,近年来涌现了很多自称“音乐剧”的作品,但很多最终呈现仍然无法逃脱“话剧加唱”的面貌,陷入一种不伦不类的尴尬处境。
到底什么是中国观众喜欢的原创音乐剧?这是原创音乐剧界最需要攻克的难关。《灵魂摆渡之永生》的导演马达和音乐总监张筱真合作,凭借各自的创作经验和对音乐剧的“认”与“知”,给出了新的答案,其中有不少值得未来创作者借鉴和思考的地方。特别是该剧的歌曲,作为音乐剧最重要的成分,有的放矢地选择性承担了部分剧情推进的功能,同时将歌曲音乐的笔墨更恰当地倾注在角色情绪宣泄和剧情气氛烘托上,这种基于中国观众欣赏模式的创作思考,不仅令人眼前一亮,证明了该剧在创作上此番新的突破,着实给业界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
2015年后,随着新一代观众的入场和《声入人心》的火爆,中国的音乐剧观众群体再次迅速增长。当已出现市场倒逼制作及创作者的情况,中国的剧场硬件已经为行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软实力的提升就是当务之急。
中国音乐剧行业面临着人才储备这一巨大问题,且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这几年,良莠不齐的国外音乐剧来中国“走大穴”,令人嫉妒的是,大部分剧目无论质量高低,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凑出来一波“可观”的演员团队,高高兴兴地来中国演出赚钱,这现象的背后必然是中国音乐剧目前望尘莫及的人才储备量。
音乐剧的难,还体现在对制作、创作和演出等各环节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制作人要对整个市场有精准的把控,又要尊重艺术,具有艺术商人的本领和眼光;导演要懂作曲、唱词,还要懂音乐架构、舞台艺术;作曲要懂叙事、懂舞台;演员除了要会演戏,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唱功和肢体条件等等。
中国音乐|有点钱 有点人 有点难】除此之外,迫于档期、经费和人员的限制,制作周期的紧张也令许多作品还未琢磨好就与观众见面,这种“无奈”也应被各方正视解决。在初始阶段,尚有些拙可以藏,但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和市场的发展,对质量的要求必将愈加严格。中文原创音乐剧从生涩到成熟、从慌张到从容,仍然长路漫漫。仍然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音乐剧,格局远远未定,其潜力也正在被不断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