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相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当一些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时,他就被会当成“神经”不正常的“疯子”。然而,从本质上讲,其实这是我们先入为主地站在我们的价值观的制高点对别人的一种评判。另外,历史上很多个有名的“疯子”,正因为他们超越常人的潜质,后来都被证明是名副其实的“天才”。只不过很多时候,当他们在最初发挥“天才”潜能的时,就没有被接受和认同。这种案例在艺术领域特别多,我们今天就要介绍到这样一位披着“疯子”外衣的画家。
文章插图
他的名字叫沙耆,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画家之一,然而他也是一个公认的“疯子”,这个人曾两次被关进疯人院,然而就算是他在犯病时在报纸上的乱涂乱画,如今都被奉为经典价值上百万,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14年,沙耆出生在浙江鄞县沙村,小时便内向少语,酷爱画画,因为特殊的绘画天赋,曾在十几岁的时候师从徐悲鸿,1937年婚后一年的沙耆,在堂兄弟浙江省省长沙文汉的帮助下来到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文章插图
沙耆在画界的名声也是从欧洲发展起来的,来欧仅仅两年间,他就斩获了两次优秀美术精致奖,1940年,更是与毕加索齐名,他的作品联袂参加了阿特利亚盟展览会,后来《吹笛女》这幅画被比利时皇太后伊丽莎白亲自收藏。抗战胜利后,沙耆便带着他的百余幅作品返回到中国,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从此他就在疯子和天才之间,来回地徘徊。不知人事的沙耆回到了老家沙村,然而故亲已无一人,好在有一对善良的农民夫妇收留了他。而且,这一收留就是16年,期间他的老师徐悲鸿还经常给寄药来,想邀请他出山,无奈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1952年,欧洲的一个艺术团来访问时也问起他,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沙耆每月得到了八元钱的生活费,并分别在1954和1960年被安排进精神病院治疗,可是效果都不佳,于是又被送回家乡。再后来徐悲鸿过世了,人间好像便无人知晓这世上还有一个叫沙耆的画家。
文章插图
沙耆生活在村里,他却时常以为自己还在欧洲,所以还经常用外语和村里人搭话,经常脱光衣服躺在山坡上享受日光浴,经常在黄昏时坐在门口等待他的妻子归来,尽管他的妻子早就和他离了婚另嫁他人。据村里人讲他还是爱画画,清醒的时候沉溺于画作,精神不好的时候更爱乱涂乱画。那时,村里谁给他一顿饭,谁给他一块肉,他就给谁画画,村口的墙壁、各家的门板、灶房的隔板后来村子的每个角落都是他的画作,人们喜欢他的画,说他笔下的人物、花鸟都是活的,有一回,他刚画好的一只老虎竟然吓哭了路过的小孩。
文章插图
八十年代,村子里来了一个台湾人,他在村里逛了一圈后便决定要将疯子画家每一件作品都买走,五块钱一件,村民们趋之如鹜,连门板都拆了下来。大家没有想到一个疯子的涂鸦竟然还能换钱,然而更没想到的是,在很多年后,台湾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沙耆研究机构”,当年被收走的这些作品被卖到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不止,很多人肠子都悔青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沙耆在儿子的安排下离开了沙村,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个创作期,他开了个人画展,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文章插图
2005年,91岁的老艺术家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如今,就算他当年在报纸上任意一副涂鸦都成了经典之作,每一幅的价值都令人咋舌,对此,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一个“疯症”中的作品能有什么价值,认为他的国画画得很差,然而换个角度看,对于活在绘画中的沙耆,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天才,别人才是疯子。回过头来,正是这个精神病赐予了他独有的宁静和自由。
- 北京一处庙会,两度遭遇大火,而今浴火重生,成为文化地标
- 文物收藏|丈夫被解剖,她留下遗愿:别展览我,却仍被英国人送进博物馆98年
- 老人送进厨房,小孩扔进油锅,史上这场战争太惨,蒙古铁骑都心软
- 清朝|清高宗耗费大量钱财两度发兵准噶尔将其平定,战争中也有许多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