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白严复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常常被视为学习西方文明的思想先驱,尤其是其翻译的《天演论》更是无数知识青年的启蒙读物。但是严复的思想并不只是简单的西方思维,更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因素。从其婚姻生活可见一斑。
文章插图
父母之命的初次婚姻1866年初,只有12岁的严复迎来了他人生当中一个十分重大的日子,在父母的主持下,他迎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在现在观念当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只不过是十分正常的操作。由于传统的礼法,尽管是在西方留学多年的严复,我们从他的日记文献当中也找不到他首任妻子的名讳,只知道姓王,福州乡下人,不识字,年龄与严复相仿(一说大严复两岁),很明显,这是一场很典型的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近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处于新旧之交的知识分子,在其小时候一般都由家庭为其安排好了婚姻,但是当其出国留学归来受到新的思想的影响之后,一般对于这样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拒绝的,比如胡适、徐志摩等。但是严复却不在这一套路内。因为王氏不识字,没有资料能够直接现实两人的对话,但是从严复写给亲朋好友以及兄弟儿子的信中,他对于王氏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王氏在与严复结婚26年后便辞世而去,这对于严复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他在之后很多场合都不时的怀念起王氏,甚至在其临终两三个月之前,还在亲手为信佛的王氏手抄《金刚经》以祈祷怀念。而严复最终的归宿,位于他家乡的墓地也是与王氏的合葬墓。
文章插图
续弦纳妾的后半生1892年,严复38岁。年近不惑的严复此时正是他人生当中最为失意的一段时间,北洋水师学堂任职近十年仍然得不到顶头上司李鸿章的认可,受当时朝廷以及北洋的南北派系之争,生在福建的严复处处遭人掣肘。而且自从他1895年参加科举考试以来,总共四次应试全都落榜,这对心高气傲的严复是非常严重的挫折。再加上对其恭敬顺存的王氏去世,事业上的不如意使得严复在这一时期染上了鸦片瘾。尽管严复对于王氏感情很深,但是其老家亲戚长辈一致认为在京做官的严复毕竟是有身份的人,身边必须要有人照顾。最终在其舅的安排下,严复娶了一个福州乡下名叫江莺娘的姑娘为妾,而此时江莺娘只有13岁,比严复整整小了25岁。然而严复在其思想与文章当中是明确反对传统的早婚制度的。或许是因为两人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知识阅历上更大的分歧,这段婚姻是非常不幸的。根据严复年谱以及来往书信的记载,虽然江莺娘一直陪伴在严复的身边,照顾他的起居,但是两人的相处并不融洽。首先莹娘不识字,且性格也是比较内向寡言,而且脾气也是比较急躁。这样的个性与严复非常不匹配的,根据郭嵩焘、曾纪泽等在英国与严复打过交道的名人记载,严复才华横溢,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同时也骄傲自负,性格比较偏执。他所理想的伴侣必须是活泼外向,能言会笑之人。明显江莺娘不符合这一要求。大致到1910年,在18年的磕绊当中,严复与江莺娘分居,江回到福州老家,过完自己的一生。
文章插图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大肆流行,引来外人的干涉,最终,严复任职的天津水师学堂被炮火摧毁,严复也急忙逃往上海避难。而年已48的严复在上海遇到自己的第三任夫人,朱丽明。朱丽明家住上海,其父在上海经营小本生意,而朱丽明也受过一些教育。根据当时的传闻,严复因为翻译《天演论》在整个思想界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朱丽明本人对于严复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此次严复正好因躲避战火暂住上海,两人因此有了来往。前文提到,由于江莺娘怪异的性格,严复与其相处的十分不愉快,而此时朱丽明开朗大方,且对于自己所骄傲的事业非常仰慕,最终在有人撮合之下,朱丽明成为严复第三任夫人。结婚之后,善于经营的朱丽明将整个家庭整理的井井有条,大事小事都由其管理,严复对此非常满意,两人感情很好。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当严复再一次起身前往北京任职时,仍然带着江莺娘,却把朱丽明安排在上海家中。虽然最初可能有一些不快,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人的感情,被三五天便要通信一份。严复所有的孩子都有朱丽明在上海家中进行照顾,她也不是坐吃山空的人,期间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黄包车行,有着很不错的收益。同时,朱丽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严复购买鸦片,然后再托人带给严复,使其鸦片供应不能断绝。
- 些史前人类|史前人类骸骨头上有圆孔?《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打脸西方学者
- 王氏兄弟|笑傲江湖中金刀王家到底什么水平?
- 西方|西方文化重要源流,从犹太教到基督教
- 西方人|西方历史不足千年,为什么好像世界文明史都是西方人创造的一样?
- 露馅|实说:四大发明与西方文明崛起有多大联系?鼓吹者该露馅了!
- 辽宋夏金|中西方看待宋朝的差别,西方:“宋朝是中国最骄傲的时代”
- 西方|清朝年间的时候,禁止洋妞入中国,西方女人上岸就会遭到驱逐
- 天尊|封神结束后,为什么元始天尊很多徒弟都转投西方教?原因很简单
- 近代史|历史就是这样走歪的:近代日本图强的西方之路,普鲁士的最佳示范
- 五大|世界五大凤冠:中国2顶最奢华,西方3顶太寒酸,慈禧那顶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