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想和别人玩被拒绝,如何运用ICPS法培养孩子社会能力?

一、什么是ICPS法?
【当孩子想和别人玩被拒绝,如何运用ICPS法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 , 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 学术名称叫做“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 因为名字比较拗口 , 舒尔博士想到用“我能解决问题” , 即ICPS来表示 。
ICPS法的核心就是运用对话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 。 一个完整的ICPS对话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二是理解自己及他人感受;三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
二、如何运用ICPS法解决问题?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情绪 , 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出在哪里 。
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 。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拒绝 , 被拒绝的孩子都会因此感到失落、难过 , 甚至会对和别人打交道产生畏惧心理 。
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 , 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拥抱孩子 , 去理解她的感受 ,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 并告诉孩子 , 被别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很正常的事情 , 对方并没有恶意 , 教会孩子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 。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 , 蔡少芬6岁的小女儿因为多次跟别人玩被拒绝 , 难过地跟她诉苦 , 蔡少芬的做法得到了网友的高度评价 。
她抱着女儿说: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 , 我也接纳你的感受 。 我教你一样东西 , 就是你笑容多一点 , 你主动一点 , 你做回自己 , 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 。 如果你还计较 , 你永远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
家长应帮助孩子思考问题所在 。 安抚孩子后 , 家长要通过有效对话 , 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 明确发生的是什么问题 。 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 家长平时可以在游戏中 , 在日常的交流中有目的性对孩子这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
孙瑞雪指出:成人在介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敏感期时 , 不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 而是倾听孩子 , 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 , 让他们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步: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
当孩子被别人拒绝时 , 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 对孩子进行安抚后 , 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去努力理解他人的感受 。 比如我前面讲到的小男孩想加入丢手绢游戏的例子:
家长:你拿着手绢就要藏了 , 有人冲你 跑过来 , 你让他一起玩吗?
孩子:不让 。 他看到我扔给谁了 , 会告诉人家 。
家长:那你什么时候愿意让他一起玩?
孩子:等我们玩完这一轮 , 我让他一起玩 。
通过进行能引发孩子思考的对话 , 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拒绝自己是为什么 , 知道原因后 ,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第三步:思考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后果 , 并进行选择 。 这是ICPS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在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在哪里之后 , 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 , 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决办法 , 要鼓励孩子多思考 , 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 并引导孩子认识到每种办法带来的后果 , 进行比较后 , 让孩子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去执行 。
还以丢手绢例子来说:
家长:如果这一轮结束了 , 小姐姐还是不让你玩怎么办呢?
孩子:我把遥控飞机给她玩一下 。
家长:这个办法不错 。 可如果小姐姐不喜欢遥控飞机呢?
孩子:我告诉她我跑得快 , 一下能抓住别人 。
家长:也是个好办法 。 你想想他们玩时你能帮什么忙吗?
孩子:我可以帮忙看守他们脱下来的衣服 。
……
显然 , 如果小男孩要成功地融入这个群体 , 参加丢手绢游戏 , 最后一个办法是最好的 。
需要强调的是:整个过程 , 家长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 不能自己去代替孩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 , 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无论哪种方案 , 都不要去干预 , 让孩子自己在不断地实践和受挫中 , 最终懂得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使自己的社会能力越来越强 。